[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多重PCR技术分析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产生趋势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4285.9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3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陆健;李恒严;蔡国林;李秋;朱德伟;任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R1/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多重 pcr 技术 分析 花生 中黄 曲霉 毒素 sub 产生 趋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多重PCR技术分析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产生趋势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粕极易感染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微生物,在一定温度与湿度条件下产生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污染农产品中毒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具有极强的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尤其是黄曲霉毒素B1,毒性分别是氰化钾和砒霜的10倍和68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已经成为很多农产品规模应用的瓶颈与人畜生命安全的潜在威胁。
目前黄曲霉菌毒素B1产生菌的鉴定十分困难,主要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以及平板单菌落的形态学分析,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很难将黄曲霉毒素B1产生菌与其他非产黄曲霉毒素霉菌区分开来,尽管检测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已有许多,但由于花生粕样品成分复杂,对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直接应用存在较大干扰,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特异性高、能够快速鉴定花生粕中是否感染黄曲霉毒素B1产生菌、检测花生粕的黄曲霉毒素B1产生的趋势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多重PCR技术分析花生粕中黄曲霉毒素B1产生趋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样品花生粕的基因组DNA后,通过多重PCR扩增黄曲霉毒素B1合成基因,通过PCR结果判断花生粕产生黄曲霉毒素B1的趋势,用于指导花生粕的储藏和运输条件控制。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是所述样品花生粕采用缩分法取样,最终样品的重量为0.1g。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花生粕进行液氮研磨预处理,用土壤DNA抽提试剂盒提取花生粕基因组DNA,得到的粗DNA用核酸蛋白定量仪检测后存于﹣20℃备用;
(2)以提取的DNA为模板,用4组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CR产物,所述4组引物为4对引物序列,第一组引物的正向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1F所示,第一组引物反向序列则具有表中SEQ ID -1R的碱基序列;第二组正向、反向的序列分别对应于序列表中的SEQ ID -2F和SEQ ID -2R的碱基序列;第三组正向、反向的序列分别对应于序列表中的SEQ ID -3F和SEQ ID -3R的碱基序列;第四组正向、反向的序列分别对应于序列表中的SEQ ID -4F和SEQ ID -4R的碱基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江南大学,未经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42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LED广告联网信息发布系统
- 下一篇:遗漏脉冲信号的实时补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