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香菇泡腾茶饮料冲剂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7252.1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3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素稳;常学东;赵洪涛;刘秀凤;蔡金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F3/30 | 分类号: | A23F3/3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13102 | 代理人: | 戴辉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菇 茶饮料 冲剂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茶食品,具体说是一种香菇泡腾茶饮料冲剂及其制备工艺。有效提供了风味独特、保健、提高香菇经济价值的方便休闲食品。
背景技术
香菇,又名香菌、花菇、香蕈,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它不仅肉质肥厚脆嫩,滋味鲜美,香气独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
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它的蛋白质组成不同于其他粮食,其主要成分是白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这三 种蛋白的比例是: 100∶63∶2。香菇中的氨基酸包括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和游离态氨基酸,含量相当丰富,并且含七 种必需氨基酸 (即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且配比适宜,对改善膳食结构、促进肌体发育和增强体质有良好作用。
香菇多糖具有重要的免疫药理作用,可改善肌体代谢,增强免疫能力。香菇嘌呤具有解毒作用,可增强人体对感冒、流感的抵抗力,有效地预防感冒的发生。香菇含有的双链核糖核酸,可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阻碍病毒的繁殖和传播。此外,香菇还具有抗变作用,即抗基因突变,保护DNA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发挥防病健身的功能。
香菇中的香菇多糖、香菇嘌呤具有降血脂作用,并且香菇中的脂肪酸不饱和度非常高,亚油酸含量占到 80%。因此常食用香菇对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能。
香菇多糖及其培养液有护肝并增强排毒能力,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中医常用香菇预防和治疗脾胃虚弱、腹胀、四肢乏力、面黄体瘦等消化系统疾病。
香菇含钙、铁量较高,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 原。因此,现代中医认为香菇为补偿维生素D的药剂,可预防佝偻病,并治贫血。
泡腾剂是指含有碱和有机酸,遇水反应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而呈泡腾状的冲剂,泡腾剂始于制药领域,泡腾剂的研制开发始于20世纪40年代,我国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就有了该方面的研究。由于泡腾剂在制作过程中还可以添加矫味剂、甜味剂、着色剂以及赋形剂等,可以有效改善产品的可接受性。近年来,人们将微量营养素补充剂也制备成泡腾剂并逐渐向食品行业拓展。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茶饮料发展速度惊人,市场占有率近年来迅速攀升,可与碳酸饮料相媲美。开发新的茶食品也将增加我们这个产茶大国的茶叶原料的附加值,提升茶叶的利用价值。将香菇、茶叶、泡腾产品结合,开发新型的茶泡腾饮品,不仅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卫生,趣味性、愉悦性强等特点,为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既节约时间又有保健功效的健康饮品。同时也适应了市场需求,可以满足消费者,尤其是新一代青年消费群体的求新、求异的理念。因此,新型香菇泡腾茶饮料冲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此,经查阅大量文献将香菇、茶叶、泡腾产品结合,开发新型的茶泡腾饮品,尚未见有关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香菇泡腾茶饮料冲剂,通过以香菇和茶叶为主要原料,经科学方法加工调配而成,投入水中能发生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冲剂迅速溶解,生物利用度高,促进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而且携带方便,保质期长。产品溶解性良好,呈深绿色,茶香浓郁,并具有香菇的清香,CO2气泡适宜,爽口性较好,老少皆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饮料冲剂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香菇泡腾茶饮料冲剂,它含有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香菇提取物 7~8%
茶叶提取物 15~15.5%
粘合剂 65~65.5%
有机酸 16~16.5%
食用碱性物质 17.5 ~18%
甜味剂 0.5 ~1%
其中:
所指的粘合剂,为麦芽糊精,或是β-环糊精。
所指的有机酸,为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
所指的食用碱性物质,为碳酸氢钠。
所指的甜味剂,为阿斯巴甜。
本发明中所述的香菇泡腾茶饮料冲剂的剂型为颗粒状。
本发明的香菇泡腾茶饮料冲剂的制备工艺,包括:
1、香菇提取物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未经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72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