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75777.1 | 申请日: | 2012-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7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安猛;沈之芹;李应成;宋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9K8/588 | 分类号: | C09K8/58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次采油 提高 收率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以组合物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1)0.01~5.0%的耐温抗盐共聚物NWKY-PAN;
(2)0.01~5.0%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
(3)90.0~99.98%的水;
其中(1)组分耐温抗盐共聚物NWKY-PAN的分子通式为:
(Ⅰ)
式中,p为-CH2-的数量,数值为1~3,x、y、m分别是丙烯酰胺、水解丙烯酰胺、内酰胺类单体的结构单元摩尔数,x为95~15,y为4~40,m为1~45;共聚物NWKY-PAN的分子量为1200~1800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水选自油田注入水;所述的注入水的总矿化度为10000~38000mg/L,钙镁离子总浓度为200~180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型阴-非表面活性剂,分子通式为RO(CH2CH2O)nCH2COOM;式中:R为C10~C20的烷基,n为乙氧基团EO的加合数,M为选自钾、钠或锂中的任意一种金属离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中R为C12~C18的烷基;n选自2~8中的任意整数;金属离子M选自钾或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入水的总矿化度为20000~30000mg/L,钙镁离子总浓度为400~1000mg/L。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型阴-非表面活性剂,分子通式为RO(CH2CH2O)nCH2COOM;式中:R为C12~C18的烷基,n为乙氧基团EO的加合数,M为选自钾离子或钠离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中R为C14~C16的烷基;n选自3~7中的任意整数;金属离子M选自钠离子。
8.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耐温抗盐共聚物NWKY-PAN、第二单体配成总质量浓度为5~45wt%的水溶液Ⅰ,其中第一单体为丙烯酰胺,第二单体为内酰胺类物质;
b) 向溶液Ⅰ中通氮气脱氧,加入占总单体质量0.001~3%的复合引发体系,得到溶液Ⅱ;其中复合引发体系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A)15~85%的氧化剂;(B)5~75%的还原剂;(C)10~80%的叔胺类功能性单体;其中氧化剂选自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还原剂选自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雕白粉中的至少一种,叔胺类功能性单体为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或β-二甲氨基丙腈;
c)向溶液Ⅱ中通氮气脱氧,于5~20℃下,引发反应15~180分钟,再升温到30~80℃,继续恒温反应2~16小时,得到的胶体状产物Ⅰ;
d)向胶体状产物Ⅰ中加入质量浓度为1~30%的碱液,升温至50~100℃,水解0.5~6小时,得到胶体状产物Ⅱ;
e)将胶体状产物Ⅱ干燥、粉碎、过筛后,制得粉末状耐温耐盐共聚物NWKY-PAN;
f)将耐温耐盐共聚物NWKY-PAN、上述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及注入水均匀混合,搅拌1~3小时,得到所需的组合物;以组合物重量百分比计,耐温耐盐共聚物NWKY-PAN、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及注入水的配比为0.01~3.0%∶0.01~5.0%∶92.0~99.98%。
9.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任意一种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组合物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生产中提高采收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57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片背部带麻点的引线框架
- 下一篇: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