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梁膜单梁结构硅微流量传感器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7772.4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6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龙;陈佩;李一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F1/56 | 分类号: | G01F1/5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梁膜单梁 结构 流量传感器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机械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膜单梁结构硅微流量传感器芯片。
背景技术
流量测量是工业生产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的检测参数。近年来,随着对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深入研究和取得的进展,传统的工业和流体力学研究的流量传感器向高集成度,微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MEMS流量传感器按测量原理主要可以分为热式和非热式两种,经过30年的发展,热式MEMS流量传感器已经占据了流量测量的主流位置。但是,热式微流量传感器也有其固有的缺点。例如功耗大、衬底的热传导导致测量误差、零点随环境温度漂移、响应时间长等。另外,因为要对流体加热,所以就限制了热式微流量传感器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目前,非热式流量传感器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非热式流量存在难以兼顾全量程范围内的灵敏度、普遍较难计算、制造过程难以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膜单梁结构硅微流量传感器芯片,具有体积小,重量小,响应速度快和高灵敏度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梁膜单梁结构硅微流量传感器芯片,包括外围支撑硅基3,在外围支撑硅基3的背面配置有玻璃衬底4,外围支撑硅基3的背面与玻璃衬底4进行键合连接,中央硅膜1位于外围支撑硅基3的中间,中央硅膜1的一边和外围支撑硅基3之间通过一硅悬臂梁2相连,硅悬臂梁2上的中间配置有四个压阻条5,四个压阻条5连接构成惠斯通电桥,中央硅膜1与硅悬臂梁2组成的梁膜结构构成传感器测量部位;
所述的中央硅膜1与外围支撑硅基3之间存在150-170μm的间隙以使中央质硅膜1悬空,中央硅膜1的厚度与硅悬臂梁2的厚度相同;
所述的中央硅膜1、硅悬臂梁2和外围支撑硅基3三部分的中轴线重合。
所述的硅悬臂梁2采用了(100)晶面硅。
所述的四个压阻条5沿着[110]和[110]晶向布置。
本发明采用250um(100晶面)N型双面抛光硅片制作。
由于本发明采用梁膜结合的结构作为敏感元件,集流量感知与测量电路于一体,同时采用250um(100晶面)N型双面抛光硅片制作,故而具有体积小,重量小,响应速度快和高灵敏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压阻条5在硅悬臂梁2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压阻条5构成的惠斯通电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梁膜单梁结构硅微流量传感器芯片,包括外围支撑硅基3,在外围支撑硅基3的背面配置有玻璃衬底4,外围支撑硅基3的背面与玻璃衬底4进行键合连接,中央硅膜1位于外围支撑硅基3的中间,中央硅膜1的一边和外围支撑硅基3之间由一硅悬臂梁2相连,硅悬臂梁2上的中间配置有四个压阻条5,四个压阻条5连接构成惠斯通电桥,中央硅膜1与硅悬臂梁2组成的梁膜结构构成传感器测量部位,传感器芯片感应到的流量信号输入通过四个压阻条5组成的测量电路最终转化为电信号,完成对流量的感应与测量。
所述的中央硅膜1与外围支撑硅基3之间存在150-170μm的间隙以使中央硅膜1悬空,并使得流体可以通过,中央硅膜1可以在外界流量作用时发生一定的位移,从而感知流量信息,所述的中央硅膜1的厚度与硅悬臂梁2的厚度相同,硅悬臂梁2的宽度小于中央硅膜的1的宽度,使应力集中作用明显。
所述的中央硅膜1,硅悬臂梁2和外围支撑硅基3三部分的中轴线重合。
所述的硅悬臂梁2采用了(100)晶面硅。
所述的四个压阻条5沿着[110]和[110]晶向布置。
本发明采用250um(100晶面)N型双面抛光硅片制作。
参见图3和图4,四个压阻条5分别为电阻R1、R2、R3和R4,在硅悬臂梁2上,电阻R1与电阻R3平行布置,电阻R2与电阻R4呈一条直线布置,四个压阻条5连接构成惠斯通电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7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