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6720.5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4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亓建设;吴振华;李红石;张仲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莱芜市汶河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90/06;C04B24/26;C04B24/1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支化 两性 羧酸 性能 水剂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新拌砂浆、混凝土等的减水剂,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减水率、优异保坍性能的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减水剂是配制混凝土时使用的一种外加剂,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水化效率,减少单位用水量,增加强度,节省水泥用量;改善尚未凝固的混凝土的和易性,防止混凝土成分的离析;提高抗渗性,避免混凝土建筑结构漏水,增加耐久性,增加耐化学腐蚀性能;减少混凝土凝固的收缩率,防止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纹;提高抗冻性,有利于冬季施工。
第三代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坍落度损失、混凝土收缩比等指标都优于第二代萘系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作为继萘系、蜜胺系、脂肪族系和氨基磺酸盐系减水剂之后研制生产成功的新型高性能减水剂,以其在掺量较低时就能产生理想的减水和增强效果、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较小、坍落度保持性较好、与水泥和掺合料适应性相对较好、对混凝土干缩性影响较小、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甲醛和不排出废液、碱含量低等突出特点,从一开始就受到研究者和部分应用者的推崇。由于我国水泥品种较多,聚羧酸系减水剂并不是适应所有水泥,再加上在工程中的应用经验相对还较缺乏,对其性能认识尚不够深刻,满足不了追求高减水率和高保坍性的要求,给聚羧酸系减水剂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全面快速推广带来了一定阻力。
针对上述现象和一些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对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很理想。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缓慢释放理论和特殊高分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能更高地应用解释坍落度损失的原理。尤其是缓慢释放理论,在反应性高分子中,以酯基、酰胺基等的形式存在的基团在混凝土的碱性成分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从不溶于水的高分子变为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进入溶液中,这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被吸附在水泥粒子表面,使水泥粒子不断处于分散状态,从而维持了其分散性。由于水解反应仅在其表面,因此溶解过程是缓慢进行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有效地防止坍落度损失。
我们发现,由中心支点向外扩散聚合球团状多支化的高分子结构更适合于解释缓慢释放理论:水解反应在其表面,溶解过程是缓慢进行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有效地防止坍落度损失。在一定的主链长度的聚羧酸系减水剂高分子在加入混凝土中的初期,较少或极少的羧基等吸附基团裸露在外,水泥离子对聚羧酸系减水剂只有少量的吸附;随着在水泥溶液中的强碱作用下,由外向内逐渐水解酯键,容易控制水解速度,部分酯键逐步脱落,较多的可吸附基团渐渐被释放出来,吸附到水泥颗粒上,在侧链聚醚链段的空间位阻作用下,继续保持对水泥粒子的分散作用。从而减小坍落度的损失,从而实现了持久获得坍落度保持性。
我们同时还发现,将阳离子基团引入多支化结构中,使聚羧酸大分子同时具有阴、阳离子,可同时吸附水泥水化物中的阳、阴离子,解决了目前超支化结构聚羧酸系减水剂只吸附水泥水化物中阳离子,而不吸附阴离子的问题,也解决了目前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没有多支链化聚合的问题。
将阳离子基团引入多支化结构中,使聚羧酸大分子同时具有阴、阳离子,解决了目前超支化结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只吸附水泥水化物中阳离子,而不吸附阴离子的问题,也解决了目前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没有多支链化聚合的问题。这种新型多支化两性离子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集成了两者的优点,支链上的酯键逐渐水解、释放带有阴阳离子的梳形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小分子,对水泥颗粒以及砂石带入的细微颗粒持续提供吸附作用,因此比其他聚羧酸减水剂具有减水率更高,保坍性更好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通过提供一种多支化分子结构设计,目的是为更好地解决提高减水率同时保持混凝土坍落度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分子中支链分布密集、分子本身具有一定交联功能的、性能更为优越的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多支化两性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个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1)单体a,结构式如下:
R
∣
CH3C=CHCH2O(CH2CH2O)n CH2CH2OH
其中:R为H或者CH3, n为20~65,单体a占总反应质量的20~80%。
2)单体b,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莱芜市汶河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莱芜市汶河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67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