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感应装置的载板封装结构及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58789.3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1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伯沧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H01L23/13;H01L23/48;H01L23/31;H01L21/48;H01L21/5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感应 装置 封装 结构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载板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将发光元件及光感测元件配置到同一块载板的封装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将一发光元件及一光感测元件配置到同一块载板,可形成一用途相当广的光感应装置,当有物件遮断发光元件及光感测元件间的光路径时,光感测元件便能判定物件的存在,反之若光感测元件能顺利接收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光感测元件便能判定物件不存在。反射式光感应装置即为将发光元件及光感测元件装置于同一侧,靠着是否有物件将发光元件的光反射回光感测元件,以判断物件是否存在。
为了确保光感应装置的准确性,在一般的已知技术中,皆希望光感测元件只会接收到由物件反射回来的光,于是要如何避免光感测元件受到额外的影响,尤其是避免发光元件直接从光感应装置内部照射到光感测元件,便十分的重要。
如前所述,目前已知的技术所使用的光感应装置封装结构有以下几种,首先请参阅图1A,是美国公告专利US8232541所揭露的一种光感应装置封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载板90上有发光元件92及光感测元件94,以透明材质在载板上封装以形成封装盖98,在封装盖98上切出一沟槽96,在沟槽96中填充不透明材质形成光阻挡91。
接着请参阅图1B,是中国台湾专利M363080所揭露的一种光感应装置封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载板90上有发光元件92及光感测元件94,以透明材质在载板上封装以形成封装盖98,在封装盖98上切出一沟槽96,在沟槽96以及封装盖98表面涂上不透明涂料95。
接着请参阅图1C,是美国公开专利20100327164所揭露的一种光感应装置封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C所示,载板90上有发光元件92及光感测元件94,在两元件的中间及两侧放上三块光阻挡91,再以透明盖93盖住整个载板90。
接着请参阅图1D,是美国公告专利US7652244所揭露的一种光感应装置封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D所示,将引线框架97安装到一塑料材质的下盖99上,再将发光元件92及光感测元件94放到引线框架97上,最后在安装发光元件92及光感测元件94的空间中填充透明材质990。
以上装置的封装结构皆有一些缺点,首先是工序麻烦,上述所提到的元件,尺寸大都是以毫米计算,如此的尺寸下所进行的工序每多一道都会造成成本大量增加;接着,因为元件数量多,相对使光感应装置的厚度无法减少,进一步使运用光感应装置的产品尺寸无法缩小。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载板封装结构及其制作造方法,此种封装结构可用于光感应装置的封装,通过对封装结构进行改良,减少了光感应装置的制造工序,相对的减少了制作成本,也能进一步产出更小尺寸的光感应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有关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载板封装结构,此种封装结构可应用于光传感器的封装,通过一个本身具有阻挡元件的载板,使得在制作光感应装置时,不需要在载板上加上太多的元件,而能产出尺寸更小的光感应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载板封装结构制造方法,通过提供一本身具有阻挡元件的载板,进而能变更工序,进一步使制作成本能够降低。
依据上述各项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感应装置的载板封装结构,包含一载板,具有一上表面及相对于上表面的一下表面,并配置有多个贯穿上表面至下表面的载板通孔,其中上表面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在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周围的载板形成一隔离围墙,且于第一凹槽内的载板通孔中至少配置一条载板内导线,于第二凹槽内的载板通孔中配置多条载板内导线;一发光元件,配置于第一凹槽中;一光感测元件,配置于第二凹槽中;其中,发光元件通过至少一条第一外导线与第一凹槽内的载板通孔中的载板内导线电性连接,及光感测元件通过多条第二外导线与第二凹槽内的载板通孔中的载板内导线电性连接;一第一透明封胶层,填充于第一凹槽中,以覆盖发光元件及第一外导线;及一第二透明封胶层,填充于第二凹槽中,以覆盖光感测元件及多条第二外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标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87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