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果楝庚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52780.1 申请日: 2012-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3864876A 公开(公告)日: 2014-06-18
发明(设计)人: 郭跃伟;丁健;周振芳;刘海利;许承辉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J17/00 分类号: C07J17/00;A61P35/00
代理公司: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代理人: 朱梅;司丽春
地址: 201203 上海***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木果楝庚素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从木果楝(Xylocarpusgranatum Koenig)中首次提取分离得到的新的三萜类化合物木果楝庚素、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化合物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有显著抑制活性,可作为一类研制新的抗肿瘤药物的先导化合物,也可作为治疗各种临床常见多发癌症的药物。

背景技术

木果楝为楝科木果楝属植物,常混生于红树林中,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东非、印度洋等沿海地区。木果楝在东南亚和印度作为民间用药,用于治疗腹泻、霍乱、痢疾等,还具有杀虫作用。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生物碱、酚酸、黄酮、甾体、单萜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从木果楝中首次提取分离得到的新的三萜类化合物木果楝庚素。经药理试验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有显著抑制活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新的三萜类化合物木果楝庚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木果楝庚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所述木果楝庚素在在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治疗肺癌、乳腺癌方面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首次从木果楝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木果楝庚素,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木果楝庚素的制备方法,它是从木果楝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具体步骤如下:

1)提取:将木果楝枝叶用甲醇提取,所得提取液浓缩后得粗浸膏;将该粗浸膏溶于水,混悬均匀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萃取液浓缩后得到乙酸乙酯浸膏;

2)分离:将所述乙酸乙酯浸膏进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氯仿/甲醇体积比1:1洗脱,用薄层层析(TLC)监测分成四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再经MCI柱层析,以甲醇/水梯度洗脱;其中,甲醇/水体积比为50:50的洗脱部分进一步经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丙酮梯度洗脱,其中,石油醚/丙酮体积比70:30洗脱部分最后经制备型HPLC以乙腈/水体积比85:15洗脱,得到木果楝庚素。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提取步骤中,所述提取采用的方法为甲醇渗漉提取。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在分离步骤中,甲醇/水梯度洗脱的浓度依次为体积比30:70、50:50、80:20、100:0。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在分离步骤中,石油醚/丙酮梯度洗脱的浓度依次为体积比90:10、80:20、70:30和50:50。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在分离步骤中,所述制备型HPLC的填料为反相十八烷基键合硅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木果楝庚素在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的用途。

优选所述肿瘤为乳腺癌或肺癌。

本发明的木果楝庚素可通过从植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也可以经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化学修饰方法合成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下的实施例中所指的木果楝庚素的化学结构式如下:(结构式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化学结构中碳原子的标位):

所用试剂都为分析纯,其中,石油醚重蒸后使用,乙腈为色谱纯。薄层层析所用硅胶板为预制硅胶板HSGF254(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凝胶为Sephadex LH-20(Amersham Biosciences),MCI硅胶为CHP-20P(75~150μm)(日本三菱化学公司),液相为安捷伦1100系列,紫外检测器为VWD G1314A,检测波长为210nm,色谱柱为安捷伦半制备柱ZORBAX ODS柱(250mm×9.4mm,微粒大小5μm)。旋光测定仪为Perkin-Elmer polarimeter341,碳谱和氢谱分别由Bruker DRX 400和Varian Mercury 300测定得到。高分辨质谱由Q-TOF Micro LC-MS-MS质谱仪测得,红外由红外仪Nicolet-MagnaFT-IR750测定。

实施例1木果楝庚素的制备

1)提取:将采自我国海南省的木果楝枝叶2kg用甲醇进行渗漉提取三次,所得提取液浓缩后得粗浸膏;将该粗浸膏溶于水,混悬均匀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所得萃取液浓缩后得到乙酸乙酯浸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27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