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扭矩突增时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2360.3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2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雷;李万洋;孟媛媛;朱金亮;黄鹏;陈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30 | 分类号: | F02D4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扭矩 突增 时喷油量 控制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扭矩突增时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国Ⅲ、国IV电控发动机中,只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来计算发动机的喷油量,并通过转速来设定喷油量最大限值。即,现有的油量限值控制图为三维的,包括转速、扭矩、喷油量三个量,同时还有转速和喷油量最大限值的一一对应关系。
但是,车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扭矩突然增大的情况。例如,司机突然超车,或者工程机械类的车辆,如挖掘机的负荷突然增大等均会引起发动机的扭矩突然增大。由于现有技术中没有考虑这种扭矩突然增大的情况,由于油量的转速确定了喷油量最大限制,所以短时间内发动机喷油量增加不足,无法满足发动机对负荷的需求,这样将会导致发动机熄火。
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扭矩突然增大时,导致发动机熄火的控制方法。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发动机的扭矩突然增大时,发动机熄火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扭矩突增时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及设备,能够在发动机的扭矩突然增大时,通过控制发动机喷油量从而导致发动机不熄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扭矩突增时喷油量的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扭矩变化率是否大于变化率标定值;所述扭矩变化率为扭矩需求值与上一个步长扭矩需求值之差;
判断扭矩需求值是否大于扭矩门槛值;
当所述扭矩变化率大于所述变化率标定值,并且所述扭矩需求值大于所述扭矩门槛值时,启用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控制喷油量;所述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为转速和最大喷油量限值一一对应的二维曲线;反之,使用原有的油量限值控制图控制喷油量。
优选地,还包括:启用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控制喷油量时,同时启动计时器;
当所述计时器的计时值大于设定时间时,停止使用所述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控制喷油量,开始使用原有的油量限值控制图控制喷油量,同时所述计时器清零。
优选地,所述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包括三种,分别为超负荷油量对应的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最大扭矩油量对应的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和最大功率油量对应的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
所述启用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控制喷油量,具体为:根据发动机的机型来选择启用三种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的具体种类。
优选地,还包括获取扭矩需求值,具体为:发动机输出的内扭矩与摩擦扭矩之差。
优选地,所述超负荷油量设定为发动机最大负荷油量的11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扭矩突增时喷油量的控制设备,包括:变化率判断单元、门槛值判断单元和启用单元;
所述变化率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扭矩变化率是否大于变化率标定值;所述扭矩变化率为扭矩需求值与上一个步长扭矩需求值之差;
所述门槛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扭矩需求值是否大于扭矩门槛值;
所述启用单元,当所述扭矩变化率大于所述变化率标定值,并且所述扭矩需求值大于所述扭矩门槛值时,用于启用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控制喷油量;所述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为转速和最大喷油量限值一一对应的二维曲线;反之,使用原有的油量限值控制图控制喷油量。
优选地,还包括:计时单元、时间判断单元和控制切换单元;
当启用单元启用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控制喷油量时,所述计时单元开始计时;
所述时间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计时单元的计时值是否大于设定时间;
所述控制切换单元,当所述时间判断单元判断计时值大于设定时间时,用于停止使用所述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控制喷油量,开始使用原有的油量限值控制图控制喷油量;同时所述计时单元清零。
优选地,所述启用单元包括选择子单元;
所述选择子单元,用于根据发动机的机型来选择启用三种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的具体种类;所述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的三种具体种类分别为:超负荷油量对应的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最大扭矩油量对应的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和最大功率油量对应的新油量限值控制曲线。
优选地,还包括:扭矩需求值获取单元,用于由发动机输出的内扭矩减去摩擦扭矩获得扭矩需求值。
优选地,所述超负荷油量设定为发动机最大负荷油量的1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23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