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摄像头暗拍效果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9867.3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1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马晓亚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摄像头 效果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码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摄像头暗拍效果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数码产品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以及工作的各个领域中,除了数码相机以外,手机电脑等多种智能终端也具有摄像功能,因此摄像头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智能终端上,用户对拍照的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部分摄像头由于感光器的尺寸以及感光特性的限制,在较暗的环境中,无法拍到满足用户需要的照片,使得用户错失很多拍照的机会。
目前,在较暗的环境中,提高摄像头拍摄效果还属于正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摄像头暗拍效果的方法和装置,在光线不足,较昏暗的环境中进行拍照时,能够增加曝光的时间,提高拍摄照片的质量。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摄像头暗拍效果的方法,包括:
S101、设置摄像头感光器感光度的最大限值;
S102、设置照片图像亮度的下限阀值;
S103、判断取景图像的亮度是否小于所述图像亮度的下限阀值;
若否,则进入正常拍照模式;
若是,则进入暗拍拍照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暗拍拍照模式的方法包括:
S1031、将感光器的感光度设置为所述最大的限值;
S1032、扫描拍照信号;
S1033、判断是否接收到拍照信号;
若否,则继续步骤S1032,扫描拍照信号;
若是,则开始曝光;
S1034、判断拍摄图像的亮度是否大于所述图像亮度的下限阀值;
若否,则继续曝光;
若是,则结束曝光,存储照片。
进一步的,所述感光器的感光度最大限值是根据所述感光器芯片的感光特性来设定的。
一种使摄像头具有暗拍功能的装置,包括:
图像亮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取景图像以及拍摄图像的亮度;
图像亮度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取景图像或者拍摄图像的亮度与所述拍摄亮度下限阀值的大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亮度比较模块比较的结果,控制拍照模式;
其中,所述拍照模式包括正常拍照模式和暗拍拍照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取景图像的亮度小于所述亮度下限阀值时,所述控制模块使相机进入暗拍拍照模式;
所述取景图像的亮度大于所述亮度下限阀值时,所述控制模块使相机进入正常拍照模式。
进一步的,在所述暗拍拍照模式下,感光器的感光度设置为最大的限值。
进一步的,在所述暗拍拍照模式下,进行曝光时,所述图像亮度检测模块检测出拍摄图像的亮度,并通过所述图像亮度比较模块,与所述拍摄亮度下限阀值比较大小,拍摄图像的亮度小于所述图像亮度的下限阀值就持续曝光,直到拍摄图像的亮度大于所述图像亮度的下限阀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取景图像的亮度判断环境亮度,若判断为低光照状态,将感光器的感光度调节到最大限值,再调节曝光时间,使所拍的照片亮度达到我们满足的亮度,从而提高暗拍效果,在不改变摄像头感光器的情况下,获得更高亮度的照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优选提供的提高摄像头暗拍效果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使摄像头具有暗拍功能的装置功能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数码摄像头的拍摄原理:
所要拍摄的影像通过镜头映射到感光器上,感光器将光信号转变成模拟的电信号,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决定了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感光器的体积通常很小,包含了几十万个甚至上千万个具有感光特性的光电二极管。每个光电二极管即为一个像素,当有光线照射时,光电二极管就会产生电荷累积,光线越多,电荷累积的就越多,这些累积的电荷会被转换成相应的像素数据。
A/D转换器将每一个像素的亮度或色彩值量化为若干个等级,这个等级就是数码相机的色彩深度。对于具有数字化接口的感光器,则不需A/D转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98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