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对象间状态分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4906.0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4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涛;王国仁;王标;孙清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对象 状态 分类 方法 | ||
1.一种移动对象间状态分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读入移动对象轨迹文件名、时间阈值T与查询范围;
步骤二,读入移动对象轨迹文件,将其中每一条记录存入id对应的objChain[id]链表中,并当t=T时,将该对象插入R树中;
步骤三,按照起始时刻照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的距离对比,对移动对象间的状态进行大致分类,并根据移动对象间距离的变化趋势进行细分类;
步骤四,对objChian链表中每个移动对象query_id发起范围查询,并对返回的移动对象集中每个对象id1;
步骤五,读取query_id和id1对应的链表objChain[query_id]和objChain[id1],获得每个时刻query_id和id1的位置坐标,并计算query_id和id1间的距离,同时存入distance数组中;
步骤六,根据distance数组判断查询对象和返回的id1对象间的状态类型,比较第一时刻距离distance[0]和第T时刻距离distance[T-1]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按照起始时刻照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的距离对比,将移动对象间的状态分为三大类:距离不变、距离变大以及距离变小三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根据移动对象间距离的变化趋势进行细分类时,可将后面时刻两者间的距离与起始时刻的距离相比,对移动对象间的状态进行细分类,在T时刻内的移动对象间状态总共细分为十类:
第一类:第一时刻和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不变,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时而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时而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
第二类:第一时刻和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不变,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始终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
第三类:第一时刻和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不变,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始终小于第一个时刻对象间距离;
第四类:所有时刻对象间距离始终不变;
第五类: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时而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时而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
第六类: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始终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并且中间时刻变化趋势不定;
第七类: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且所有时刻对象间距离单调增加;
第八类: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时而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时而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
第九类: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始终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并且中间时刻变化趋势不定;
第十类: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且所有时刻对象间距离单调减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读入移动对象轨迹文件名、时间阈值T与查询范围时,移动对象文件是一组记录的集合,记录格式为(id,x,y,t,v),其中:id表示移动对象的标号;x,y分别表示移动对象的横坐标和纵坐标;t表示某一时刻,其范围为[1,T],v为移动对象的速度,时刻T为当前时刻,时刻1为当前的前T时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objChain为一个链表数组,对每个移动对象,都可由其id确定objChain中对应的项,链表的每个节点存储每个时刻t移动对象的位置信息,其中t∈[1,T]。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distance数组为一维数组,维度为T,distance[0]存储的是1时刻query_id和id1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根据distance数组判断查询对象和返回的id1对象间的状态类型,比较第一时刻距离distance[0]和第T时刻距离distance[T-1]大小的实现方法为:
若distance[0]=distance[T-1],设count初值为1,对2~T的每个时刻,若对象间距离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则count加1;
(1)若count=T-1,即所有时刻对象间距离都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则返回第二类,即第一时刻和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不变,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始终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
(2)若count=1,即所有时刻对象间距离都不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设j=1,对2~T的每个时刻,若对象间距离等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则j加1;
(a)若j=T-1,则对象间距离都等于第一时刻距离,返回第四类,即所有时刻对象间距离始终不变;
(b)否则,返回第三类,即第一时刻和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不变,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始终小于第一个时刻对象间距离;
(3)若1<count<T-1,设j=1,对2~T的每个时刻,如果对象间距离大于等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则j加1;
(a)若j=T-1,则所有时刻,对象间距离都大于第一时刻,返回第二类,即第一时刻和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不变,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始终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
(b)否则,返回第一类,第一时刻和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不变,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时而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时而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
若distance[0]>distance[T-1],设count初值为1,对2~T的每个时刻,若对象间距离小于等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则count加1;
(1)若count=T-1,即所有时刻对象间距离都小于等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设j=1,对2~T的每个时刻,若距离小于前一时刻距离,则j加1;
(a)若j=T-1,则表示各时刻距离单调减少,返回第十类,即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且所有时刻对象间距离单调减少;
(b)否则,返回第九类,即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始终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并且中间时刻变化趋势不定;
(2)否则,返回第八类,即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时而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时而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
若distance[0]<distance[T-1],设count初值为1,对2~T的每个时刻,若对象间距离大于等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则count加1;
(1)若count=T-1,即所有时刻对象间距离都大于等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设j=1,对2~T的每个时刻,若距离大于前一时刻距离,则j加1;
(a)若j=T-1,则表示各时刻距离单调增加,返回第七类,即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且所有时刻对象间距离单调增加;
(b)否则,返回第六类,即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始终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并且中间时刻变化趋势不定;
(2)否则,返回第五类,即第T时刻对象间距离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中间时刻对象间距离时而大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时而小于第一时刻对象间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490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血脂茶油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荧光粉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