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线制流量检测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4517.8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3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康;钟哲;王笑怡;王顼;陈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F15/00 | 分类号: | G01F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3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线 流量 检测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液体或气体流量的电子装置,特别提供一种采用专用芯片的二线制流量检测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流量检测仪表通过增加电子装置,实现了仪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例如,用于千家万户的水表,在表针上加装磁铁,并在该表针附近安装两只干簧管,即可提取水流量信息,在此基础上增加流量检测电子装置就可以做成各种智能化的水表。如卡式水表、无线电测控水表、有线测控水表等。目前,这类水表电子装置的核心部件几乎都采用单片计算机芯片,通过硬件和软件实现对水表信息的采集、处理、并实现各种管理功能。由于软件运行也存在失效的问题,虽然在大部分单片机中都配置了看门狗电路,但软件程序跑飞的故障并不能彻底根除。如果能用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全部采用硬件逻辑控制的专用芯片,作为流量检测电子装置的核心部件,则可避免软件失效的问题,大大提高这类电子装置的运行可靠性。
另一方面,在有线测控水表中,如果能将通讯线与供电线合并使用,将连接线减少到两根,则可大大降低这种电子装置的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用软件,而是全部采用硬件逻辑控制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作为核心控制部件,供电线与通讯线合二为一的流量检测电子装置。
本发明具体提供了一种二线制流量检测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供电电源VCC、时钟电路、上电复位电路、输入滤波保护电路、备用电池B、二极管DB、电源滤波电解电容器E、输入电阻RI、输入接口JIN以及两只干簧管,即1#干簧管和2#干簧管,其特征是: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流量检测专用集成电路、干簧管滤波电路、门控电路、测线电路、电池检测电路以及通讯接收和发送电路;
其中,时钟电路、上电复位电路、输入滤波保护电路、干簧管滤波电路、门控电路、测线电路、电池检测电路以及通讯接收和发送电路分别与流量检测专用集成电路相接,且干簧管滤波电路还与两只干簧管相接,电池检测电路还与供电电源VCC相接,通讯接收和发送电路还与输入端VI相接。
本发明所述二线制流量检测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流量检测专用集成电路是整个电子装置的控制核心,用于记录和存储流量数据,检测整个电子装置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工作状态发出控制信号,接收通讯指令,并根据通讯指令发送回复信号;
干簧管滤波电路用于滤除干簧管发出的异常信号,并把有用的流量信号发送给流量检测专用集成电路;
门控电路用于收到通讯指令后产生一个时间延迟信号,经此时间延迟后流量检测专用集成电路将接收指令的门关闭,同时将发送信号的门打开,并根据收到指令发送流量数据或电子装置的工作状态信号;
测线电路用于检测供电和通讯线路是否正常,当线路发生异常时电子装置自动转入电池供电状态,流量检测专用集成电路将对线路的异常情况做出记录并存储线路异常的信息;
电池检测电路用于电池供电时检测电池电压是否偏低,如果偏低,流量检测专用集成电路会记录该状态并存储该信息;
通讯接收和发送电路用于接收通讯指令,并根据通讯指令发送电子装置记录的流量数据和工作状态信息。
在上述结构的电路中,流量检测专用集成电路是由本发明专利申请人所研制的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型号为DX0601,已另行申报发明专利,发明名称为“流量检测专用集成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流量检测专用集成电路包括流量异常解锁单元U1,指令接收单元U2,电机驱动控制单元U3,磁干扰及拆表检测单元U4,通讯线路检测单元U5,电机过载检测单元U6,电池电压检测单元U7,计数开关故障检测及脉冲产生单元U8,流量计数单元U9,系统时钟选择单元U10和数据发送单元U11;
其中,流量异常解锁单元U1用于流量检测异常时,向电机驱动控制单元U3发出关闭阀门的电机驱动信号并接收排除异常后的解锁信号;
指令接收单元U2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通讯指令,并根据指令向其它单元发出执行信号;
电机驱动控制单元U3用于驱动关闭或打开阀门的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45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