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3736.4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7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单亚男;李志国;耿民;方东伟;栾健洋;王东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洋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车组 备用 制动 系统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动车组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持续发展,各型高速动车组相继进入了高级修程。按照相关规程规定,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运行里程数累积到达120万公里以上时需要对整车做三级以上高级检修。而备用制动系统作为动车组安全运行的最后屏障,其高级检修技术也是动车组高级修程中的重要组成。
目前,对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测的方法,是在单车气密性试验中将整个备用制动系统作为一个或几个检测项点,与车辆空气系统中的其他阀类、风缸、管路、管接头等相关部件一起检测,验证各个测试项点是否泄漏。
由于备用制动系统中的泄漏点一般只是某模块内的单个元件(功能单元),应用现有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出模块级的泄漏点,而模块级的更换或检修必然会造成检修周期过长和成本过高的状况。因此,现有对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测的方法,存在检修过程繁琐、效率低、准确性差、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以简化检测过程、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准确性、降低检测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
压力表;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第一端连接所述压力表,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设有两个端口,其中至少一个端口上设有截断开关。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制动系统和本发明所提供的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装置;
所述制动系统包括高低压控制系统和外部元件,所述高低压控制系统包括压缩空气出入口;
所述检测装置的其中一个设有所述截断开关的端口与所述外部元件连接,另一个端口与所述压缩空气出入口连接。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方法,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包括:
在保压状态下,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压缩空气出入口的第一压力值;
关闭所述检测装置的与所述外部元件连接的端口处的截断开关,所述检测装置的另一个端口仍保持连通状态,在单位时间后,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压缩空气出入口的第二压力值;
将所述第一压力值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相减,得到所述压缩空气出入口的单位时间内的压降值;
根据所述压降值,判断高低压控制系统的各元件的气密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方法,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包括:
将所述司机制动阀拨至锁止档位,以截断a出口和b入口之间的气路,通过所述主风管充气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所述a出口、d出口和e入口处的压力值;
关闭连接在a出口、d出口和e入口处的检测装置的与所述外部元件连接的端口处的截断开关,打开所述球阀利用控制逻辑相反原理截断所述电磁阀,60秒后,分别检测所述a出口、d出口和e入口处的压力值;
计算所述a出口、d出口和e入口处的60秒压降值分别为Pa1、Pd1和Pe1;
当Pa1≤5KPa且Pe1≤5KPa时,则证明所述减压阀气密性良好。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装置,由于连接管第一端连接有压力表,连接管的第二端设有两个端口,且其中至少一个端口上设有截断开关,当需要检测模块内的单个元件的气密性时,可将设有截断开关的端口与外部元件连接,另一个端口连接模块的压缩空气出入口,在保压状态下将与模块的外部元件连接的端口的截断开关关闭,通过检测压缩空气出入口的单位时间内的压降值,根据所述压降值,判断模块内的单个元件的气密性。由此可以简化检测过程、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准确性、降低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系统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动车组备用制动系统气密性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37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