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扁平式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9342.1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4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彬;陈萌炯;王训春;朱亚雄;黄三玻;贺虎;王顺;邢路;马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H01B7/08;H01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金家山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扁平 双层 功率 信号 传输 电缆 及其 形成 方法 | ||
1.一种扁平式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绝缘层,所述中间绝缘层为聚酰亚胺薄膜,厚度为25μm~75μm;粘结于所述中间绝缘层上表面的上层功率信号传输层;粘结于所述中间绝缘层下表面的下层功率信号传输层,所述上层功率信号传输层和下层功率信号传输层的材料为铜;粘结于所述上层功率信号传输层另一个表面的上层绝缘层,粘结于所述下层功率信号传输层另一个表面的下层绝缘层;位于所述上层绝缘层另一个表面的上层原子氧防护层,位于所述下层绝缘层另一个表面的下层原子氧防护层。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式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功率信号传输层和下层功率信号传输层的厚度为35μm~100μm,20℃时的电阻率低于1.73×10-8Ω.m。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式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上弯曲形成有人字尖,相邻人字尖弯曲方向相反。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式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字尖的弯曲半径的公式为:
R=[(d13+d12+d13’)_/2+ d14][(100-E)/E]-( d17+d16+d15),式中d13为第一粘结剂层13的厚度,d12为中间绝缘层12的厚度,d13‘为第二粘结剂层13’的厚度,d14为上层功率信号传输层14的厚度,d15为第三粘结剂层15的厚度,d16为上层绝缘层16的厚度,d17为上层原子氧防护层17的厚度, E为功率传输层14的弹性模量。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式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绝缘层和下层绝缘层的材料为聚酰亚胺薄膜,厚度为25μm~75μm。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式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原子氧防护层和下层原子氧防护层的材料为硅氧烷,厚度为300 nm ~800nm。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式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氧防护层硅氧烷材料采用喷涂或溅射的方法得到。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式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相互粘结的各层之间采用粘结剂粘结,粘结剂采用环氧类粘结剂、丙烯酸粘结剂、或聚酯类粘结剂,或改性后的环氧类粘结剂、丙烯酸粘结剂、或聚酯类粘结剂之一。
9.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扁平式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通过卷对卷生产方式将两面带粘结剂的中间绝缘层分别与上层功率信号传输层和下层功率信号传输层粘结,通过热压方式实现固化成型;
步骤二、分别对上层功率信号传输层和下层功率信号传输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分别形成上、下层功率信号传输线路;
步骤三、在所述上、下层功率信号传输线路表面涂粘结剂,再分别覆盖绝缘膜,形成上层绝缘层和下层绝缘层,并压合固化;
步骤四、采用喷涂或溅射的工艺分别在上层绝缘层和下层绝缘层表面形成上层原子氧防护层和下层原子氧防护层;
步骤五、焊盘及人字尖结构制作。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扁平式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的侧面形成焊盘结构。
11.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扁平式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在双层功率信号传输电缆的上、下表面形成焊盘结构,上层功率信号传输线路的引线与下层功率信号传输线路的引线错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未经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93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重机操作的虚拟现实训练方法及模拟器
- 下一篇:一种硬盘盒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