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装集成三合一LED显示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35815.0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1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H05K5/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10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 集成 三合一 led 显示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ED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封装集成三合一LED显示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中高端显示市场是以DLP背投显示为主,但是DLP技术有着天然的缺陷,首先是根本无法消除显示单元之间的1毫米拼缝,可以最少吞噬掉一个显示像素。其次在色彩表现力方面也逊色于直接发光的LED显示屏。尤为不足的是,由于DLP显示单元之间的差异,造成了整个显示屏的色彩和亮度的均匀性很难掌控,随着产品运行时间的增加,单元之间差异也会越来越大,拼缝很难保持一致,并且会越来越明显。而单元之间的色彩差异以及拼缝的调整,即使在后期进行维护维修,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室内高密度LED显示屏(LED像素点间距在2mm以下的为超高密度显示屏)最大的竞争力在于显示屏完全无缝以及显示色彩的自然真实。同时,在后期维护方面,LED显示屏目前已经拥有了成熟的逐点校正技术,使用一两年以上的显示屏可使用仪器进行整屏的一次性校正,操作过程简单,效果也很好。因此,超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正在逐步替代DLP背投。
现阶段,室内超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多采用表贴封装和“集成三合一”封装形式,但是这些方式有一定的弊端:1、LED表贴封装相对封装成本较高;2、“集成三合一”显示模块的线路板与驱动电路板采用排针排母方式连接,驱动IC焊接在驱动电路板上,LED晶元固定在线路板上,厚度太大,同时封装“集成三合一”模块也有一定成本。为了发挥超高密度LED显示屏的优势,需要一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封装成本、有效减小灯板厚度的封装集成三合一LED显示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封装集成三合一LED显示单元包括驱动IC,电路板,LED晶元,面罩;所述LED晶元固定于电路板正面,两者共同构成LED显示模块;驱动IC固定于电路板的背面,驱动IC通过电路板直接与LED晶元连接;面罩罩在电路板与LED晶元构成的LED显示模块上。
本发明将现有技术中LED显示模块的线路板与驱动电路板合成为一个电路板,在该电路板的一侧放置LED晶元,另一侧放置驱动IC,驱动IC通过电路板层内走线直接与LED晶元相连,起到控制的作用。这样设计有效减小了LED显示单元板的厚度。本发明不仅适用于超高密度LED显示屏,也适用于其他点间距LED显示屏。
所述LED晶元采用固晶打线方法安装在电路板上。
该封装集成三合一LED显示单元上的LED晶元采用固晶打线工艺安装,在电路板上的LED晶元位置直接固晶、打线。这种直接固晶打线方式对比表贴封装形式降低了封装成本;对比“集成三合一”形式大大减小了灯板厚度。在固晶、打线后的电路板表面附有面罩,面罩上留有出光孔。
所述电路板的固定有LED晶元的表面附有透明密封层。能够保护LED晶元,避免距离非常近的灯丝间互相碾压串动。
所述面罩靠近LED晶元的一侧在相邻LED晶元之间位置设置有突起,能够起到防止串光的作用。
所述透明密封层填充于电路板前表面与面罩之间的空隙。
面罩与LED晶元间的空隙使用透明材料填充,它能够保护、固定晶元的同时把面罩和电路板粘合在一起。
所述面罩最外层为黑色,能提高对比度。
所述面罩由隔离层和面罩外壳组成;面罩外壳由前面板和四周的侧壁构成;隔离层的内侧在相邻LED晶元之间设置有突起;隔离层和面罩外壳前面板上对应于LED晶元的位置设置有出光孔。
电路板的前表面与隔离层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填充有透明密封层。
所述透明密封层为树脂胶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LED显示单元板左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封装集成三合一LED显示单元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封装集成三合一LED显示单元实施例1的左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封装集成三合一LED显示单元实施例2的左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5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液晶显示器
- 下一篇:电力ERP业务智能仿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