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冲压废料空腔的后剪切面定位的步距限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4851.5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8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顾斌;陈帮顺;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普原精密锻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00 | 分类号: | B21D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李振文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冲压 废料 空腔 剪切 定位 限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步距限位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的步距限位锁,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冲压废料空腔的后剪切面定位的步距限位锁。
背景技术
在中厚板精冲件的生产中,由于设备限制、工艺需要或产品批量及原材料的原因,必须采用人工送料,在送料的过程中,保证送料的步距精度,能有效提高精冲零件的生产效率,同时对提高精冲零件的质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精冲零件生产的传统送料定位方法中,弹簧步距定位销应用比较广泛,它的工作原理是:送料时材料压迫步进销的底部斜面使步进销和弹簧一起后退,材料冲压空位达到步进销下方时,步进销弹出,再往回拉材料时材料被定位而使材料进给保持一定步距。
这种情况下,当零件生产的步距较大时,弹簧步距定位销必须要安装在模架以外足够远的地方以保证零件的正常生产,模具占用空间较大,会给模具管理带来不便,增加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保证在大步距精冲时能准确地控制步距,同时又能使定位机构尽可能的减少甚至不超出模架的范围,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新的步距限位方法,以解决步距较大时占用空间较大从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冲压废料空腔的后剪切面定位的步距限位方法,包括:
步骤一:限制材料位置的锁杆处于非限位状态时送冲压废料;
步骤二:前一块冲压废料送过进行冲裁,限制材料位置的锁杆定位转为限位状态,送料停止;
步骤三:前一块冲压废料冲裁时,限制材料位置的锁杆退回到非限位状态,送后一块冲压废料进行冲裁;
循环往复;
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材料位置的锁杆使用冲压废料空腔的后剪切面进行定位。
使用上述方法制造的新型步距限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限制材料位置的定位锁杆、复位装置、阻挡装置、感应装置和释放装置;所述限制材料位置的定位锁杆自上而下为同轴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第一圆柱体的半径=第三圆柱体的半径>第二圆柱体的半径;所述阻挡装置与第二圆柱体相匹配;
限制材料位置的锁杆处于非限位状态时向前输送冲压废料;
前一块冲压废料经过限制材料位置的锁杆后进行冲裁,限制材料位置的锁杆弹出转为限位状态;当冲压废料空腔的后剪切面接触到限制材料位置的定位锁杆时,送料停止;
前一块冲压废料冲裁时,复位装置控制限制材料位置的锁杆退回到非限位状态;当限制材料位置的锁杆退回时,阻挡装置弹出通过第二圆柱体阻挡限制材料位置的锁杆,从而使得限制材料位置的锁杆处于非限位状态,输送后一块冲压废料进行冲裁;
前一块冲压废料冲裁结束后,向前输送,碰到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将信号传递给复位装置,复位装置拉出阻挡装置,从而控制限制材料位置的锁杆摆脱阻挡弹出转为限位状态。
通过上述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废料冲压空位的后方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定位机构不超出模架的范围,因此零件生产步距的大小对模具所占空间大小不再有影响,在准确控制步距的同时,减少了模具管理中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处于限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处于非限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限制材料位置的定位锁杆,2-使锁杆退回的复位端,3-卡紧锁杆的锁芯,4-解锁触头,5-释放锁杆的解锁块,
6-活塞,7-活塞盖板,8-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步距限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限制材料位置的定位锁杆1、使锁杆退回的复位端2、卡紧锁杆的锁芯3、解锁触头4和释放锁杆的解锁块5;所述限制材料位置的定位锁杆1自上而下为同轴的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和第三圆柱体,第一圆柱体的半径=第三圆柱体的半径>第二圆柱体的半径;所述阻挡装置与第二圆柱体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普原精密锻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普原精密锻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48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制备汽车保险杠的再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带布水器的水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