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载并联平台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3187.2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9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奕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载 并联 平台 鲁棒控制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控制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载并联机器人平台的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并联机器人是由多条独立的运动链连接末端执行器和固定系统而形成的多闭环机构。它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误差小、精度高、自重负荷比小、动力性能好等一系列优点,已经成功地用于加工中心、操作机器人、运动训练装置及微动器等众多领域,并以其特有的并联机器人多运动链构成的闭环机构方式,成为一个潜在的高速高精度的运动平台。
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对于机器人系统来说,由于其工作环境千变万化,在实际控制中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其运动控制要求有较强的扰动抑制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其精确的数学模型很难获得,完全基于模型的控制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因此要想使并联机器人在实际使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能有效抑制各种干扰以及参数、模型等不确定因素的控制策略是高精度并联机器人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大多数针对该系统的鲁棒控制的研究基本都是针对参数摄动以及外界环境干扰的存在,但是由于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无法精确建立,实际的并行机器人系统中必然存在着非参数的不确定性,比如无模型动态特性、机器人各关节所受的摩擦力影响等,要想得较高的控制精度,这些因素不能被忽略。其中具有高度鲁棒性控制方法是解决该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设计一种合理的用于机载并联平台的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用于机载并联平台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实现对环境、模型、参数等不确定干扰因素的有效抑制。
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考虑实际系统的特点,建立机载平台的动力学模型;
(2)对并联平台进行分解;
(3)采取措施消除高频抖动,增强实用性。
(4)对于机体本身所产生的扰动以及模型建立时的非参数不确定性等的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机载并联平台示意图。
图中①铰链②伸缩杆③工作台④固定平台。
图2并联平台几何结构。
图3惯性矩阵元素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以机(车)载六自由度并联平台为研究对象(如图1所示),其固定平台④固定在机(车)体。由于机体在运动过程中有一定的位姿,不能始终保持水平,因而区别于以往静止的并联平台,机(车)载并联平台的固定平台的位姿是动态变化的。由六个并联的伸缩杆②以及万向铰链①控制工作台的位置,以保证工作平台③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使负载位姿在运行中保持平稳。
(1)考虑实际系统的特点,建立机载平台的动力学模型
利用坐标变换,将问题由“固定平台在具有可测变化姿态的前提下,工作台必须保持水平”的稳定控制问题转化为“固定平台保持水平不变,工作台跟踪期望轨迹”的并联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方法如下:
平台的基本动力学模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31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