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控制线圈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0229.7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1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于天达;唐向东;谢细明;杨博;罗英;余志伟;杨方亮;陈西南;杨晓晨;李维;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H01F41/04 | 分类号: | H01F41/04;H01F41/0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控制棒 驱动 机构 控制 线圈 制造 工艺 | ||
1.一种适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控制线圈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两端带有外法兰的筒状结构作为线圈骨架,将绕组线缠绕在其两端的外法兰之间形成的环形凹槽内;
步骤二、将缠绕好绕组线的线圈骨架置于充砂模具中,在模具内表面涂上硅脂脱模剂,然后对充砂模具进行充砂;
步骤三、对充砂后的充砂模具进行真空压力浸漆;
步骤四、浸漆充分后,清除线圈表面多余的浸渍漆,并对充砂模具用丙酮进行清洗,最终完成脱模;
步骤五、对绕线、充砂、浸漆、脱模后的线圈骨架先涂无溶剂绝缘漆,然后用玻璃丝云母纸半叠绕包,进而完成控制线圈结构的制造。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线圈结构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绕组线共缠绕N层,N为大于等于5的整数;
在倒数第5-n层半叠包一层玻璃丝带;从第一层至倒数第4-n层,绕组线从所述环形凹槽轴向一端至另一端紧密缠绕;从倒数第5-n层至最外层,绕组线1沿着所述环形凹槽轴线方向的缠绕圈数等差数列递减,其中n为0到3之间的任意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02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生态环保房
- 下一篇:一种基于施工进度监测的建筑工程物料配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