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性被动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4628.2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4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肇威;何汪军;陈雪峰;许昌;潘锦彰;谢铭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7/06 | 分类号: | H01F17/06;H01F27/30;H01F27/32;H01F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尚群 |
地址: | 423038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被动 元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被动元件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工艺简单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磁性被动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磁性被动元件,通常是采用扁平漆包线环绕成一定形状,然后与一定形状磁性材料磁芯装配,形成一个或者多个电气环路;或者将导线10(可为单线或者两个以上绞线)直接绕在磁性材料20的周围,形成一个或者多个电气环路,导线10的末端连接角尾30,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磁性被动元件结构示意图,此磁性被动元件的缺点是人工绕线,人力资源成本高、效率低。专利公开号为US2011/0108317,名称为“PACKAGED STRUCTUREHAVING MAGNETIC COMPONENT AND METHOD THEREOF”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磁性被动元件,其制造工艺是在PCB板上面钻孔以形成导穿口、沉铜以及布线的方式,在磁性材料磁芯周围形成一个或者多个的电气环路,该种磁性被动元件的制作方法容易造成电感值下降,且针对制作较大的电感时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自动化程度高、制作成本较低的磁性被动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该磁性被动元件可为较大电感值的磁性被动元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性被动元件,其中,包括磁芯,包覆于磁芯的绝缘层及沉积于绝缘层表面的金属线层,所述金属线层成螺旋形且环绕于所述绝缘层表面。
上述的磁性被动元件,其中,所述金属线层为一个或多个电气环路。
上述的磁性被动元件,其中,所述磁芯为闭合式几何形状或日字形结构。
上述的磁性被动元件,其中,所述绝缘层材料为含有金属离子的绝缘材料。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磁性被动元件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磁芯;
在所述磁芯上形成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含金属离子的绝缘材料;
在所述绝缘层表面上成型呈螺旋状的金属离子引导路径;
在所述金属离子引导路径表面沉积金属线层以最终形成磁芯表面的金属绕线。
上述的磁性被动元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离子引导路径是通过采用激光活化所述绝缘层表面而成型。
上述的磁性被动元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线层是通过电镀方式在所述金属离子引导路径表面沉积金属离子而形成。
上述的磁性被动元件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绝缘层是通过采用模具浇注形成于所述磁芯表面。
上述的磁性被动元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磁芯为闭合式几何形状或日字形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相对于传统的手工绕线工艺更适合自动化生产,且采用在磁芯外成型绝缘层并在绝缘层上活化电镀沉积出金属线层,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钻孔绕线技术,制作成本降低,对于电感值较大的磁性被动元件此效果更突出。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磁性被动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磁性被动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剖视图;
图3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磁性被动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剖视图;
图4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磁性被动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的磁性被动元件的磁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
10 导线
20 磁性材料
30 角尾
本发明
1 磁芯
2 绝缘层
3 金属离子引导路径
4 金属线层
S1~S4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本发明的磁性被动元件,主要是针对线圈匝数较多的磁性被动元件,或者说电感值较大的磁性被动元件。该磁性被动元件的应用范围也相对广泛,可以用于不止是PCB板上,也可以是高频信号传输技术或者低频电源,电感,变压器均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46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