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用铬氮复合极板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210521631.9 | 申请日: | 2012-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8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 发明(设计)人: | 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H01M8/02;C22C38/16;C22C33/04;C23C14/38;C23C14/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刘懿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用铬氮 复合 极板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铬氮复合极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不但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特点,而且工作温度低、启动快,因而成为应用于交通运输和建设分散电站的动力源。作为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中重要的多功能组件之一,双极板不仅具有分隔反应气体、集流导电、支撑膜电极和导热作用,还能与流场板结合为反应气体提供通道,使反应气体分布均匀,并将生成的水排出。
双极板必须由导电和机械性能良好、化学稳定的低渗透材料制备,从而降低电池组的能量损耗并延长使用寿命。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组件,双极板的性能直接影响PEMFC的使用寿命和输出功率。
传统的石墨双极板,因脆性大、强度低,难以制备重量轻、体积小的燃料电池组,而且在其表面机加工各种流场的工艺耗时且费用高。
不锈钢的导电导热性能好、资源丰富、成本低、强度高,是制造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理想材料。但是双极板材料在酸性工作环境下将面临溶解或钝化等腐蚀问题,因此有必要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导电且耐腐蚀的覆盖层。
传统意义上采用电镀方法在不锈钢表面镀铬,镀层存在较多的疏松、穿孔等缺陷,且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并未得到明显提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一种新的表面改性方法来提供低成本、高表面导电性和良好耐蚀性的金属双极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用铬氮复合极板材料的制备方法,使用该方法制备的极板复合材料用于薄膜燃料电池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并且成本相对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用铬氮复合极板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备铁基基片
按如下质量百分比熔铸铁基合金:C=0.10-0.35%,Al=0.15-0.35%,Zn=0.45-0.70%,Ni=0.15-0.25%,Cu=0.05-0.25%,Pb=0.05-0.15%,余量为Fe,将熔铸后的合金制成铁基基片;
步骤2,处理铁基基片
上述铁基基片抛光后浸入无水乙二醇中,并在频率为25-40kHz下超声处理1-2h,然后室温下风干,得到表面处理的铁基基片;
步骤3,真空溅射得到铬氮复合铁基基片极板材料
将表面处理的铁基基片置于磁控溅射设备的真空室内,压力保持3×10-4Pa-5×10-4Pa为止;
以气体流量为10sccm-12sccm将氦气通入,并使真空室内温度从室温上升至300-400℃;
将磁控溅射设备的溅射功率调至250-300W,当Cr靶上产生辉光放电现象时通入氮气,得到铬氮复合铁基基片极板材料。
其中,步骤1中所述铁基基片厚度优选为0.5-2mm。
其中,步骤3中,氮气与氦气的气体流量比优选为1:(10-15)。
其中,步骤3中,通入氮气后,(溅射)沉积2-3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燃料电池用铬氮复合极板材料。
本发明制备的燃料电池用铬氮复合极板材料,通过在特定成分的铁基合金基片上,采用溅射的方式,在其表面上形成均匀致密的铬氮覆盖层,该极板材料在用于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增长了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制备铁基基片
按如下质量百分比熔铸铁基合金:C=0.10%,Al=0.15%,Zn=0.45%,Ni=0.15%,Cu=0.05%,Pb=0.05%,将熔铸后的合金制成厚度为0.5mm的铁基基片。
处理铁基基片
上述铁基基片抛光后浸入无水乙二醇中,并在频率为25kHz下超声处理2h,然后室温下风干,得到表面处理的铁基基片。
真空溅射得到铬氮复合铁基基片极板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16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