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集装箱运输平车底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9612.2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3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于世明;兰叶;王武建;关雪梅;张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00 | 分类号: | B61F1/00;B61D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集装箱 运输 平车 底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平车底架,特别是一种关于铁路集装箱运输平车底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铁路集装箱运输专用平车均采用中梁、侧梁断面相近的大型H型钢结构。这种结构的平车特点是有个强大的贯通中梁,对于列车编组长度较长的国家运营的铁路,平车运行中能够承担的纵向冲击能力较强,但是在列车编组较少的国家运营的铁路,对铁路平车纵向冲击能力要求较小,并不需要设置强大的中梁。
如图1~3所示的现有铁路平车装载集装箱,平车底架受到的载荷主要有三种,即纵向载荷、垂向载荷和横向载荷。纵向载荷是车辆受到纵向冲击时通过车钩连接装置传递到底架上,一般铁路平车编组数量多,重量大,底架受到的纵向载荷就越大。横向载荷是底架受到侧向风力、通过曲线时的离心力等,载荷数值较小。垂向载荷主要是集装箱8个承载点对底架相应部位的垂向作用力,该作用力通过底架和走行装置传递到轨道上。铁路平车装载集装箱后,集装箱的垂向载荷受力点分布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知,平车底架集装箱垂向载荷受力主要集中在矩形的四角和中部两侧共计8个点上,即垂向载荷主要集中在底架的四周边缘上,如果平车在行使过程中受到的纵向冲击载荷较小,那么平车底架就不需要设置一个强大的贯通中梁来传递纵向载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满足集装箱载荷和其它横向、纵向载荷要求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平车底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集装箱运输平车底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纵向侧梁、两端梁、一中央横向梁、两小横梁、两横向枕梁和两牵引梁;所述两纵向侧梁和两端梁焊接固定成一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中部焊接固定所述中央横向梁,位于所述中央横向梁两侧,所述矩形框架上焊接固定有与所述中央横向梁平行的小横梁,每一所述小横梁与每一所述端梁之间,所述矩形框架上焊接固定所述横向枕梁,每一所述横向枕梁外端中部通过所述牵引梁与所述端梁中部焊接固定。
所述矩形框架的四角分别设置一集装箱锁头,且所述中央横向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集装箱锁头。
每一所述纵向侧梁采用高度为600~700mm的H型钢制作而成,且所述纵向侧梁长度方向呈鱼腹型。
每一所述横向枕梁由上盖板、腹板和下盖板组焊成箱型变断面结构,所述上、下盖板与所述纵向侧梁和牵引梁焊接固定时采用圆弧型过渡焊接,每一所述横向枕梁的下盖板底部中心设置有上心盘,每一所述上心盘两侧纵向间隔设置有两上旁承。
所述中央横向梁由上盖板、腹板和下盖板组焊成箱型等断面通长结构,每一所述小横梁由上盖板、腹板和下盖板组焊成工字型等断面通长结构。
每一所述牵引梁由H型钢、上盖板和下盖板组焊成箱型断面结构,所述牵引梁箱型断面高度为350mm~400mm。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包括纵向侧梁、端梁、中央横向梁、小横梁、横向枕梁和牵引梁,由两纵向侧梁和两端梁焊接固定成一矩形框架,靠近两端梁,矩形框架两端焊接固定横向枕梁,每一横向枕梁通过牵引梁与端梁焊接固定,矩形框架中心焊接固定中央横向梁,中央横向梁两侧分别间隔设置与其平行的小横梁,并相应增大了纵向侧梁的断面高度,由于采用框架式矩形底架结构,因此集装箱垂向载荷可均匀传递到矩形框架四周,矩形框架垂向载荷受力更加合理。2、本发明的底架与现有的铁路平车底架相比取消了传统底架上的贯通中梁,铁路平车底架结构更加轻便,增加有效载重,更适合那些列车编组数量少,列车纵向冲击力不大的国家运营使用。3、本发明的框架式底架取消了贯通式中梁,铁路平车底架内部空间得到释放,底架内部更加容易对制动装置进行布置,而且更加方便列检人员对内部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铁路平车能够安全运行。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对纵向载荷要求不高铁路集装箱运输平车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铁路平车装载集装箱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现有铁路平车底架装载集装箱后垂向载荷受力点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框架式集装箱运输平车底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A-A旋转视图;
图7为图5的B-B旋转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96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