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波盲区检测的静止障碍物判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8492.4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8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严日骞;黄坤元;张小贤;王瑞宝;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致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5/93 | 分类号: | G01S15/93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6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 盲区 检测 静止 障碍物 判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声波盲区检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超声波盲区检测的静止障碍物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后视镜的盲区极易导致车辆变道侧撞事故的发生,同时各种客观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后视镜盲区增大或功能失效,譬如雨雾天、夜晚灯光昏暗等恶劣环境状态。
由此,以超声波技术为基础的盲区检测系统目前逐步开始推广应用,其主要是为了提示驾驶员在换道过程中,后视镜盲区内存在的移动障碍物;对于静止障碍物,诸如树木、栏杆、墙面、花草和停靠车辆等则需要被判断出来,并通知系统而无需发出报警提示。
有鉴于此,急需一种准确全面地静止障碍物判定方法,从而避免误判或漏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盲区检测的静止障碍物判定方法,其能准确全面地判定出静止障碍物。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超声波盲区检测的静止障碍物判定方法,其中,包括:
①在车辆侧身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探头和后探头,该前探头的探测角小于该后探头的探测角,该前探头的探测区域与后探头的探测区域不重叠;
②前探头和后探头分别实时对各自探测区域进行检测:
A、不连续静止物体检测:若前探头检测到的障碍物在预定时间内由后探头检测到,并且后探头检测到该障碍物处于远离状态,则判定该障碍物为不连续静止障碍物;
B、连续静止物体检测:若后探头检测到障碍物时,该前探头仍然检测到障碍物,并且当前探头与障碍物之间距离大于设定距离,且后探头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大于前探头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时,判定为连续静止障碍物。
进一步,在步骤①中,该车辆左右的两侧身都设置有前探头和后探头,以分别对车辆左右两侧的盲区进行检测。
进一步,该前探头的探测方向垂直于车辆侧身,该后探头的探测方向倾斜于车辆侧身并朝车辆后方。
进一步,在步骤②中,该后探头在相间隔的多个时间点向障碍物发出探测信号,并分别得到障碍物与后探头的距离,若后发送探测信号得到的距离值远于比前发送探测信号得到的距离值,则判定为障碍物远离。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超声波盲区检测的静止障碍物判定方法,其通过在车辆侧身的前后分别设置前探头和后探头,并且让该前探头的探测区域与后探头的探测区域不重叠,如此一旦由前探头检测到的障碍物,在预定时间内又由后探头检测到,并且由后探头判定出障碍物处于远离状态,那么就可以判定该障碍物为静止障碍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盲区检测的静止障碍物判定方法中前、后探头设置方式及探测区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盲区检测的静止障碍物判定方法在后探头判定障碍物处于远离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中:
车辆 100 前探头 1
后探头 2 障碍物 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盲区检测的静止障碍物判定方法,包括:
①在车辆100侧身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前探头1和后探头2,该前探头1的探测角α小于该后探头2的探测角β,该前探头1的探测区域A与后探头2的探测区域B不重叠;具体请参阅图1所示;为了能对车辆左右两侧的盲区分别进行检测,该车辆100左右的两侧身都可以设置有前探头1和后探头2;优选地,在实际探测时,该前探头1的探测方向垂直于车辆侧身,该后探头2的探测方向倾斜于车辆侧身并朝车辆后方。
②前探头1和后探头2分别实时对各自探测区域进行检测,若前探头1检测到的障碍物在预定时间内由后探头2检测到,并且后探头2检测到该障碍物处于远离状态,则判定该障碍物为静止障碍物。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连续静止物体(比如电线杆和树木),由于该前探头1和后探头2的探测区域不重叠,即两者一般不会同时探测到障碍物,即前探头1检测到障碍物后,过一个预定时间T(如2s),后探测头将会探测到障碍物,若再次分析出为远离状态,则可以确定其为静止障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致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同致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84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