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线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2500.4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4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黄诚;王业山;王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H01B1/02;H01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铝合金 线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线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是一种常用的电导体线材,相对于铜线材,其在导电性能、延伸率、抗拉伸强度等发面均不及铜线材。在导电性能方面,软铜在20摄氏度时的电阻率为0.0172*10-6欧姆·米,电导率为100%IACS,而铝的电导率约为61%IACS。在机械性能方面,铜线材相对于铝线材亦具有一定优势,包括延伸率、抗拉强度等均优于传统铝线材。
但是,铝线材相比于铜线材,其价格便宜且质量较轻,以相同重量的铜、铝导体做比较,铝线材的载流量大大高于铜线材,且其成本相对于铜线材大大降低。因此,在以节能环保为大前提的情况下,铝线材具有巨大的优势。
在众多铝合金线材中,稀土铝合金(RE containing aluminium alloy)以其优异的性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稀土元素非常活泼,极易与气体(如氢)、非金属(如硫)及金属作用,生成相应的稳定化合物。当稀土元素加入铝合金后,可起到微合金化、精炼净化、晶粒细化变质等作用,在改进铝合金线材的电性能的同时,亦使其延伸率、抗拉伸强度、抗蠕变等一系列力学性能亦得到大幅改善。由于稀土铝合金的优异性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致力于稀土铝合金线材的改性研究,而稀土铝合金线材亦成为本领域近年来的热门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线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强度铝合金线材,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
硅 0.05-0.1wt%;
铁 0.5-0.8wt%;
铜 0.1-0.4wt%;
锌 0.06-0.09wt%;
硼 0.1-0.4%;
锑 0.02-0.04wt%;
锶 0.01-0.02wt%;
钛 0.01-0.02wt%;
稀土 0.02-0.04wt%;
余量为铝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的,所述高强度铝合金线材中,其铝的含量≥98.1wt%。
优选的,所述稀土组分,以铝合金中稀土总重量为基准,组成如下:
轻稀土 70-80wt%;
中稀土 5-10wt%;
重稀土 15-20wt%。
所述轻稀土选自镧La、铈Ce、镨Pr、钕Nd和钷Pm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La、Ce、P、Nd的重量之和占轻稀土总重量的90wt%以上。
优选的,所述轻稀土为镧La、铈Ce、镨Pr和钕Nd的混合,其中镧La、铈Ce、镨Pr和钕Nd的重量比为30-39.98:60-69.98:0.01-0.1:0.01-0.1。
所述中稀土选自钐Sm、铕Eu、钆Gd、铽Tb和镝Dy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中稀土为Eu。
所述重稀土选自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钇Y和钪Sc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Sc占重稀土重量的50wt%以上。
优选的,所述重稀土为Sc。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所述高强度铝合金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熔炼:先按配比将铝和铝-铁合金在720-730℃下熔化,再升温至780-790℃下按配比加入铜、锌、锑、锶、钛;充分混合后,在760-770℃下按配比加入轻稀土;充分混合后,在730-740℃下按配比加入中稀土;充分混合后,在780-790℃下按配比加入重稀土和硼;充分混合后通入精炼剂进行精炼、扒渣;再对铝液进行炉前化学快速分析,分析后根据配方中各组分的重量比调整铝液组分,对铝液进行补料;
2)保温:将步骤1所得铝液在720-730℃下保温15-20min;
3)连铸连轧:将步骤2所得铝液进行连铸连轧工艺,各项指标的控制范围为:浇铸温度为690-700℃,烧铸速度为7.4-7.6m/min,冷却速度为20-22℃/s,轧区的进轧温度为460-470℃,出轧温度为275-285℃;
优选的,所述铜、锌、锑、锶、钛、轻稀土、中稀土、重稀土、硼均以该物质与铝的中间合金的方式加入。在中间合金加入时,应尽可能在铝液的不同位置进行投料,使得中间合金的成分能够更快速、均匀地在铝液中分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太平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25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