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8021.5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0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曾元清;侯仕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对焦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领域,特别是涉及相机单元的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除相机具备相机拍摄功能外,大多数移动终端上已设置相机单元,实现了拍摄功能。相机或移动终端上的相机单元一般都有连续自动对焦功能,在图像预览时能对拍摄场景进行对焦。现有的自动对焦方法中,一般是通过对实时的图像做图像处理来检测前后两帧图像是否发生变化从而控制镜头的马达实时的对焦。该对焦方法中,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容易出现误判,例如:拍摄场景中物体相对于相机镜头上下移动或者左右移动时以及风吹物体的细微抖动时,此时前后两帧图像中的场景变化了,则会触发对焦。然而上述情形下,物体的物距并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并不需要重新对焦,即现有的自动对焦方法中出现了并不希望重新对焦时却触发对焦的误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能减少某些拍摄场景下的误触发对焦。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相机单元拍摄的前后两帧图像;2)检测所述两帧图像的场景;3)判断两帧图像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进入步骤4);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结束;4)获取相机单元的运动状态;5)判断相机单元是否发生运动,如果是,则进入步骤6);如果否,则结束;6)对焦。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自动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模块,检测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二获取模块,第二判断模块和对焦模块;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用于获取相机单元拍摄的前后两帧图像;检测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的输出端,接收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输出的所述两帧图像,并检测所述两帧图像的场景;第一判断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接收所述检测模块输出的图像的场景信息,判断两帧图像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相机单元的运动状态;第二判断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的输出端,接收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输出的相机单元的运动状态信息,判断相机单元是否发生运动;对焦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和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输出端,接收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和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信息,在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和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判断均为是时,进行对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自动对焦方法及装置,增设一个辅助判断条件来触发自动对焦,在前后两帧图像中景物内容变化和相机发生运动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触发对焦,这样在某些物距并未变化的特殊场景下,虽然前后两图像中场景变化了,但由于此时物距并未发生变化,图像还较清晰并不需要重新对焦,因此相机没有运动调整,所以最终不会触发对焦,从而在不希望重新对焦时控制不对焦,减少不必要的对焦,减少误动作,提高了用户体验。特别适合于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上的相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自动对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U1)获取相机单元拍摄的前后两帧图像。
U2)检测所述两帧图像的场景。
U3)判断两帧图像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进入步骤U4);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结束,即不执行对焦。
如上三个步骤即进行图像场景是否发生变化的判断,在图像场景发生变化时即进行下一阶段另一条件的判断;在图像场景没有发生变化时,即可确定得到场景的物距没有发生变化,不需要触发对焦,直接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80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PC的多路混合视频处理装置
- 下一篇:IT服务改进系统和IT服务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