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曲霉毒素B1液相色谱检测用富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7390.2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8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武;喻理;张奇;丁小霞;张文;马飞;张兆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8 | 分类号: | G01N30/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乔宇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曲霉 毒素 sub 色谱 检测 富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曲霉毒素B1液相色谱检测用富集方法。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分泌产生的高毒性次生代谢产物。自从1960年的“火鸡事件”开始,人们开始关注黄曲霉毒素,现在发现的黄曲霉毒素(AFT)有十几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常见、毒性最强。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玉米、花生、棉籽、杏仁、无花果等农产品和食品中,加之其污染情况可以发生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多个环节,使得其成为农业产业和食品安全的巨大威胁。为此世界各国建立各种标准对食品和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总量(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总量)和黄曲霉毒素B1的最大允许含量都做了强制性的规定。我国国标GB 2761-2011规定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总量不得超过20 μg/kg,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不得超过5 μg/kg。因此对食品和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开发是目前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
现有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层析法、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三种。薄层层析法作为传统方法,因为需要操作人员长时间暴露在有机溶剂和毒素中而逐渐被淘汰。酶联免疫分析法作为最新的分析方法,克服了薄层层析法对实验人员伤害大的缺点,且检测快速方便,在过去20年中发展迅速。但是这种方法涉及对温度敏感性强的抗体,且通常一种抗体只能测定一种黄曲霉毒素,在多种黄曲霉毒素待检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交叉反应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均制约了该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所以,目前最能被大家认可的分析方法还是液相色谱分析法,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定量定性准确,检测种类多元的特点,一直是世界各国官方检测方法。但是,目前针对黄曲霉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均采用免疫亲和柱来富集毒素,酶联免疫分析法提及的抗体的缺点仍然无法避免,因此研究一种新的黄曲霉毒素B1富集方法以摆脱抗体的缺点,并使其能在黄曲霉毒素B1测中应用,对于监控食品和农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很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检测检测中得以应用的黄曲霉毒素B1液相色谱检测用富集方法。该富集方法可用于黄曲霉毒素B1液相色谱检测时的富集处理,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可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黄曲霉毒素B1液相色谱检测用富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黄曲霉毒素B1富集材料的制备:
在鳞片石墨中加入硫酸和磷酸组成的混酸及高锰酸钾,进行初步氧化反应,然后通过水解反应形成膨胀的氧化石墨,后用双氧水、盐酸和去离子水依次多次洗涤纯化得到氧化石墨,然后将纯化后的氧化石墨通过高强度的超声解离成单层氧化石墨烯,再经离心选取2000rpm离心30分钟不沉降且在5000rpm离心30min沉降而得到的;
(2)将上述制备的黄曲霉毒素B1富集材料加入待测样品的甲醇水溶液中,所述体系中甲醇的含量按体积百分数计最高不超出体系总体积的12.5%,所述黄曲霉毒素B1富集材料的质量与体系总体积比至少要达到0.625g/mL,室温混合,震荡10-30min以进行黄曲霉毒素B1的富集,离心,去掉上清液,然后用甲醇进行洗脱,以将黄曲霉毒素B1富集材料中富集的黄曲霉毒素B1洗脱至甲醇中,得到含黄曲霉毒素B1的甲醇洗脱液,液相色谱检测备用。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2)的体系在需要时加水进行稀释,以使体系中甲醇含量按体积百分数计最高不超出体系总体积的12.5%;所述待测样品的甲醇水溶液用量为4-8mL。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2)中黄曲霉毒素B1富集材料的质量与体系总体积比优选为0.625-0.75g/mL。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2)体系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应在0.8-100ng/mL范围内,如超出,可对待测样品的甲醇水溶液进行相应浓缩或稀释处理后再进行富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73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