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均温板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5779.3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6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仁政;孙建宏;周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水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04 | 分类号: | B21D53/04;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温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温板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利用冲压制程使二金属盖板边缘形成密封状态的均温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均温板的工作原理是以其封闭于板状腔体中工作流体的蒸发凝结循环作动,使其具快速均温的特性,从而具有快速热传导及热扩散的功能。一般而言,均温板由金属壳体、毛细结构及工作流体经退火、抽真空及封焊等制程所制成。然而,相较于热管,现有均温板的劣势主要展现于其高制造成本所衍生的高单价,而其高制造成本则主要来自于金属壳体的封焊技术。因此,如何降低均温板的金属壳体封焊的制造成本,已成为现今均温板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均温板及其制造方法,其利用冲压制程使二金属盖板边缘形成密封状态,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均温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将一第一金属盖板的一第一边缘贴合于一第二金属盖板的一第二边缘;
将贴合后的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放置于一冲模上;以及
以一冲头朝该冲模的方向冲压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以使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形成密封状态。
所述的均温板的制造方法,还包含:
在该冲头冲压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时,自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切除尾端材料。
所述的均温板的制造方法,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冲压前具有凹凸表面结构。
所述的均温板的制造方法,还包含:
以一夹扣夹持形成密封状态的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
所述的均温板的制造方法,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由铜或铝制成。
所述的均温板的制造方法,还包含:
在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的内壁面上形成毛细结构;
在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之间设置复数个支撑柱,以支撑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以及
在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之间填充工作流体。
所述的均温板的制造方法,该毛细结构为沟槽式毛细结构、多孔性毛细结构、网状毛细结构、粉末烧结毛细结构、复合式毛细结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金属盖板;
一第二金属盖板,该第一金属盖板的一第一边缘与该第二金属盖板的一第二边缘经由冲压制程而形成密封状态,其中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之间无热性结合;
一毛细结构,形成于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的内壁面上;以及
一工作流体,填充于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之间。
所述的均温板,还包含复数个支撑柱,设置于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之间,以支撑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
所述的均温板,还包含一夹扣,用来夹持形成密封状态的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
所述的均温板,该第一金属盖板与该第二金属盖板由铜或铝制成。
所述的均温板,该毛细结构为沟槽式毛细结构、多孔性毛细结构、网状毛细结构、粉末烧结毛细结构、复合式毛细结构其中之一或任意组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利用冲压制程使均温板的二金属盖板边缘形成密封状态。不仅制程简单,且可有效提高均温板的制造效率,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均温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冲压前的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冲压后的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冲压后的均温板的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的显微结构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冲压后的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冲压前的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1″均温板;10第一金属盖板;12第二金属盖板;14毛细结构;16支撑柱;18工作流体;20夹扣;30冲模;32冲头;34尾端材料;100第一边缘;120第二边缘;102、122凹凸表面结构;S10-S2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均温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冲压前的均温板1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冲压后的均温板1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冲压后的均温板1的第一边缘100与第二边缘120的显微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水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象水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57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控粒径的银粉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循环结构的P型插入层及生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