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05310.X 申请日: 2012-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3004466A 公开(公告)日: 2013-04-03
发明(设计)人: 许腾龙;许忠 申请(专利权)人: 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C05G3/00
代理公司: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代理人: 张小虹
地址: 241000 安***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金针菇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用菌,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含量丰富,其中含有的人体大部分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很高,有益于人体脑细胞的发育,因此被称为“增智菇”,另外其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经常使用可以预防肝脏系统疾病及胃肠道溃疡、降低胆固醇以及防癌、抗癌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目前金针菇一般采用直生法栽培方法,这种栽培方法存在出菇量不高,产品色泽不一致,菌柄粗细不均匀,长度参差不齐等缺陷,导致金针菇的商品价值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相比普通栽培方法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色泽一致,菌柄粗细均匀,长度基本一致,商品价值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袋;

B、灭菌接种,灭菌采用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接种为人工接种箱接种或无菌室内流水接种;

C、菌丝培养及催蕾;

D、开袋;

E、再生菇培养;

F、采收。

所述步骤A中,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棉籽壳70%,麸皮28%,碳酸氢钙1%,生石灰l%;或者:棉籽壳35%,玉米芯35%,麸皮28%,碳酸氢钙1%,生石灰1%,制袋方法为:将配方料与水以质量比1:(1.3-1.5)混合,使培养基含水量在60-70%,使用玉米芯时将玉米芯用石灰水中浸泡12-14h;

步骤C中,菌丝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8-21℃,相对湿度在65%-70%,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1-3h,培养室温度在菌丝基本长满菌袋后,间隔3-4天降温1次,每次降低2-3℃,降至l3-15℃进行袋内催蕾,每天光照12-18h,诱导针尖菇形成;

步骤D中开袋条件为,当针尖菇布满菌袋80%以上,长度3-4cm时开袋;开袋时拔去套环和棉花塞,割掉离料面约2cm以上的塑料袋膜;

步骤E中再生菇培养方法是:将开袋后的菌袋移入出菇室,出菇室温度控制在5-8℃,相对湿度在75%-80%,待针尖菇倒伏后增加湿度至85%-90%,待再生菇蕾长至3-5cm时,进行套袋,然后每天通风0.2-0.5h,光照6-10h。

步骤F中采收的条件为金针菇子实体长至长15cm左右,菌盖直径0.5-1.0cm时采收。

本发明提供的金针菇栽培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利用金针菇在菌柄基部上能产生二次分枝的再生特性,利用工厂化栽培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灵活可控的特性,设法抑制头茬菇蕾的生长,促进菌柄基部的二次分化,产生大量的再生菇蕾,从而提高金针菇产量和质量。与直生法等常规栽培方法相比,在生产制袋及发菌管理方法全部一致的条件下,具有明显的高产、优质的特点,产品色泽一致,菌柄粗细均匀,长度基本一致,产品的商品性大大提高,产量较直生法提高约26%,商品价值提高约3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A、制袋:培养基配方中各组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棉籽壳70%,麸皮28%,碳酸氢钙1%,生石灰l%;配方料水比为1:1.3,最终培养基含水量65%。棉籽壳在混合前拌水预湿,料搅拌好后进行装袋,采用17.5cm*38cm厚0.05mm聚丙烯塑料袋装料。采用冲压式装袋机装袋,装料高14.5cm,人工用直径2.5cm圆形木棒在袋内料中央打眼,深10cm,沿棒四周将袋内料压紧,旋出木棒,以套环和棉花塞封口,竖置于周转筐内,移入灭菌器;

B、灭菌接种,灭菌选用高压灭菌,常规操作减压放气后约2h温度升至121℃,保持3h后停火,自然冷却至常压后出炉,将菌袋移送至无菌冷却室冷却,接种前做好菌种检查及消毒工作,选择适龄、健壮、无杂菌感染菌种,接种在无菌室内流水作业; 

C、菌丝培养及催蕾;菌丝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8-21℃相对湿度在65%-70%,暗光培养,菌丝生长后期每天通风 1.5h。菌丝在培养室内27-29天基本长满菌袋后,间隔3-4天降温1次,每次降低2-3℃,降至l3-15℃进行袋内催蕾,每天光照13h,诱导针尖菇形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53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