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断H5N1禽流感病毒进入的L-亮氨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8273.6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4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吴叔文;田波;张芳;陈刚;潘薇;杨靖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35/52 | 分类号: | C07C235/52;C07C235/34;C07C231/02;C07C231/12;A61K31/223;A61P31/1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断 sub 禽流感 病毒 进入 亮氨酸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涉及可阻断H5N1禽流感病毒进入的L-亮氨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人类第一例禽流感感染H5N1死亡病例于1997年中国香港报道以来,至2006年3月该病毒已在中国、越南、泰国等7个国家流行,176例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患者中至少97人死亡,死亡率为55%,具有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在我国流行的A型高致病禽流感病毒为H5N1亚型。如今,全世界正面临着禽流感大流行的危险。要警惕禽流感病毒可能发生抗原性变异,或它与当前人群中流行的A型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配,形成重配株,而造成人间流感暴发,甚至大流行,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疫苗接种一直占据着流感预防的首要地位,但由于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能力强,个体免疫力的差异,疫苗的保护率并不高,而且疫苗只对已知的流感病毒亚型有预防作用,由于抗原性漂移或抗原性转换产生后对新型流感病毒无效,生产的疫苗难以与将要流行的病毒株抗原型一致。禽流感大面积发生,而抗流感病毒药物发展缓慢,有效药物品种较少。过去曾对A型高致病禽流感病有效的金刚烷胺已产生耐药性,而进口的达菲是目前国内外唯一有效的药物,国内外也有耐药性报道,因此寻找结构新颖,新靶点和高效低毒的抗禽流感病毒药物是摆在药物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抗病毒筛选实验中,我们发现3,4-二羟基苯甲酸和3,4-二羟基苯乙酸无明显抗H5N1活性,但分别用L-亮氨酸甲酯修饰后,具有一定的抗H5N1作用,而且Time-of-addition assay实验结果表明新化合物作用于H5N1病毒对细胞感染的进入阶段;血凝素抑制实验则进一步表明新化合物并非作用于血凝蛋白HA1亚基上,而有可能作用于HA2亚基,这些结果表明新化合物可能是一种新的抗H5N1进入抑制剂,可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展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无相关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及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抗H5N1病毒活性且毒性小的L-亮氨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H5N1病毒活性的L-亮氨酸衍生物,为3,4-二羟基苯甲酰亮氨酸甲酯或3,4-二羟基苯乙酰亮氨酸甲酯,结构式分别为: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具有抗H5N1病毒活性的L-亮氨酸衍生物制备方法。
一、3,4-二羟基苯甲酰亮氨酸甲酯的制备方法:
(1)将乙基替-(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I)的无水二氯甲烷溶液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的无水二氯甲烷溶液分别加入到3,4-二羟基苯甲酸的无水二氯甲烷溶液中,滴加三乙胺溶液,控制反应温度在0℃,搅拌反应半小时;
(2)另取L-亮氨酸甲酯盐酸盐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滴加三乙胺溶液并抽滤,再将滤液L-亮氨酸甲酯的二氯甲烷溶液加入到步骤(1)反应液中,缓慢升温至30℃反应6小时;
(3)反应完成后,蒸去二氯甲烷,残余物用乙酸乙酯溶解,再先后用1wt%盐酸溶液、4wt%碳酸氢钠水溶液和蒸馏水洗涤乙酸乙酯层至中性,干燥,并经柱层析得3,4-二羟基苯甲酰亮氨酸甲酯。
上述方案中,3,4-二羟基苯甲酸与乙基替-(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摩尔比为1:1~10;3,4-二羟基苯甲酸与1-羟基苯并三氮唑摩尔比为1:1~10;3,4-二羟基苯甲酸与三乙胺摩尔比为1:1~10;3,4-二羟基苯甲酸与L-亮氨酸甲酯盐酸盐摩尔比为1:1~5。
二、3,4-二羟基苯乙酰亮氨酸甲酯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合成3,4-二甲氧基苯乙酸甲酯:
向3,4-二羟基苯乙酸的无水丙酮溶液中加入适量碳酸钾固体,再缓慢滴加硫酸二甲酯无水丙酮溶液,加热回流6小时,反应结束后,抽滤除去碳酸钾颗粒,蒸去丙酮后,残余物用乙酸乙酯溶解,洗涤,干燥,柱层析得3,4-二甲氧基苯乙酸甲酯;
步骤二,合成3,4-二甲氧基苯乙酰亮氨酸甲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82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伸冲料原件
- 下一篇:一种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的常温无磷脱脂剂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