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79002.4 | 申请日: | 201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5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袁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丽君 |
主分类号: | F02B53/00 | 分类号: | F02B53/00;F02B5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发动机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汽车、工程机械、发电机组、大型轮船、民航客机、极速赛车等国民经济领域。
现有普遍采用的直线往复式活塞发动机,一般是直线往复四冲程工作形式。在四个冲程中只有一个冲程是动力输出状态,并且在输出动力冲程结束之前约1/3冲程中,缸内压力要逐步降到最低限度,否则,大的剩余压力将造成动力的浪费,所以,通过活塞导杆作用在曲轴上再分解到的输出转矩将变得更小,所以在输出动力冲程过程中,没有被充分利用而造成效率的损失,同时,作为燃烧室产生动力的压力区和作为吸入空气、压缩空气、排出废汽的动力损失的非压力区在每一个冲程中单独出现,活塞及其推杆处于不断的加速、减速、再加速、减速、停止的间歇性循环中,燃烧介质的燃烧量、燃烧时间难以配合完美,燃料的能量不能最大限度转变为有效功率和输出动力,同时,当其转速也就是活塞的往复频率提高至一定限度时,发动机将产生巨大的噪音和强烈的震动,并伴随燃料燃烧效率和输出动力的降低。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秀的技术方案,不仅具有往复式活塞发动机的简单可靠、重量轻、体积小的特点,也具有涡轮风扇发动机和燃汽轮机的高转速、高扭矩和大功率,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将燃烧介质的能量转化为输出功率,其特点将更加节能,更加环保。关于本发明专利叙述中的名词解释:
1.旋转面视图或剖视图:在与转子轴线相垂直的平面上投影或剖切所得的视图。如图1所示。
2.轴面剖视图:与转动轴线相重合的平面上剖切所得的视图。如图5所示。
3.转动轴线:转动体或旋转空间的转动轴线。如图1和图2中的轴线O和Q,如图4中的R。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其结构主要包括:圆形缸体(GT)、转动盘(P)、辊塞板(C)、吸空气装置(XM)、喷射装置和点火装置(PF)、排汽装置(PZ),其中圆形缸体(GT)是一个有圆形空腔的固定缸体,辊塞板(C)位于圆形缸体(GT)的圆形空腔内,其中一端绞接在圆形缸体(GT)的转动轴线O的位置上,并可围绕转动轴线O转动,辊塞板(C)的其它端则与圆形缸体(GT)的缸壁保持接触;转动盘(P)位于圆形缸体(GT)的圆形空腔内,其转动轴线Q与圆形缸体(GT)的转动轴线O平行并有偏心距,转动盘(P)上开有塞板槽,辊塞板(C)穿过塞板槽;当辊塞板(C)围绕自身转动轴线转动时推动转动盘(P)转动,当转动盘(P)转动时同样推动辊塞板(C)转动,因转动盘(P)与圆形缸体(GT)之间存在偏心距,则辊塞板(C)在塞板槽之间产生滑动,辊塞板(C)成对出现,两个辊塞板(C)将圆形缸体(GT)与转动盘(P)之间的圆弧空间分隔成两个独立空间,当辊塞板(C)转动时,两个独立空间以及辊塞板(C)在独立空间内的受力面积会交替出现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的循环转变过程;
一方面,独立空间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吸入空气,并在由大变小的过程中压缩空气,另一方面,燃烧介质在独立空间内燃烧膨胀或者膨胀介质在独立空间内膨胀,因两个辊塞板(C)的受力面积不同使其向受力面积大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盘(P)转动,并输出动力;
吸空气装置(XM)位于独立空间由最小容积开始变大的位置附近,喷射装置和点火装置(PF)以及排汽装置(PZ)位于独立空间由最大容积开始变小的位置附近,转动盘(P)的两个塞板槽位于转动盘(P)的最大直径处的两端,并以转动盘(P)的转动轴线Q为对称线对称排布,塞板槽位于塞板槽毂(CG)内,塞板槽毂(CG)位于转动盘(P)上并可以围绕自身转动轴线R转动,这样可以提高压力区的密封性能,辊塞板(C)上装有塞板环,同时圆形缸体(GT)内可以安装辊塞板支杆(e1和e2)用以固定辊塞板(C)的转动轴线;
本发明所述新型发动机可以由多个共轴圆形缸体(GT)组成,每个圆形缸体(GT)的辊塞板(C)形成等分角度,使得每个圆形缸体(GT)的点火时间相互错开,在同一时刻,每个圆形缸体(GT)的辊塞板(C)处于不同的相互补偿的受力位置。
这样设计的新型发动机,辊塞板(C)受力作连续的圆周运动从而推动转动盘(P)作连续圆周转动,从而向机构输出动力。
整个系统没有直线往复摆动元件,没有曲轴,平衡轴,机构变得简单,重心也大幅度降低,无传动死角,在高转速条件下,系统运行顺畅,震动小,工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在同等功率输出的条件下,比直线往复式活塞发动机节约30%以上的燃烧介质或膨胀介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丽君,未经袁丽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9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