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锰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73364.2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1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兆平;夏永高;陈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C01B25/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李玉秋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磷酸锰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子式为式(I)的磷酸锰锂和碳,
LiMn1-xMxPO4(I),其中,0≤x≤0.2;
M选自Ti、Co、Fe、Mg、Al、Cr、Nb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磷酸锰锂正极材料为片状颗粒形成的空心球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比表面积为40m2/g~100m2/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与磷酸锰锂的质量比为0.1~0.3:1。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磷源化合物、锰源化合物、M化合物、锂源化合物、碳源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得到悬浮液;
其中,M选自Ti、Co、Fe、Mg、Al、Cr、Nb中的任意一种;
B、将所述步骤A)得到的悬浮液进行加热反应,得到磷酸锰锂前驱体粉末;
C、将所述步骤B)得到的磷酸锰锂前驱体粉末进行焙烧,得到具有空心球结构的磷酸锰锂正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源化合物、锰源化合物、M化合物、锂源化合物中,P:Mn:M:Li的摩尔比为(1~1.1):(0.8~1):(0.2~0):(1~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化合物的质量为所述磷源化合物、锰源化合物、掺杂元素M化合物、锂源化合物质量总和的10%~30%;所述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为所述磷源化合物、锰源化合物、掺杂元素M化合物、锂源化合物质量总和的1%~1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柠檬酸、抗坏血酸、硬脂酸、油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氨基酸、曲拉通、磺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源化合物选自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铵、磷酸锂、磷酸二氢锂和磷酸氢二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锰源化合物选自醋酸锰、硫酸锰、草酸锰、硝酸锰、碳酸锰、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三氧化二锰和氢氧化锰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锂源化合物选自碳酸锂、氢氧化锂、醋酸锂、草酸锂、磷酸锂、磷酸二氢锂和磷酸氢二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M化合物选自含M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硝酸盐、有机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碳源化合物选自导电炭黑、碳纳米管、乙炔黑、乳糖、蔗糖、抗坏血酸、酚醛树脂、聚乙烯醇、葡萄糖和多聚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为150℃~250℃,所述加热反应的时间为5h~15h。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焙烧的温度为500℃~700℃,所述焙烧的时间为2h~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33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