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檗碱类化合物的用途和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68652.9 申请日: 2012-11-19
公开(公告)号: CN103816152A 公开(公告)日: 2014-05-28
发明(设计)人: 梁鑫淼;王超然;张秀莉;张岩;王志伟;奥利维尔·希维利;柯燕雄;王藜恩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主分类号: A61K31/4375 分类号: A61K31/4375;A61P25/00;A61P25/04;A61P25/24;C07D455/03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王旭
地址: 116023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小檗碱类 化合物 用途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药物化学和药物治疗学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类季铵型小檗碱衍生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和它们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症状,是机体受到不良刺激或损害的一种反应,可使机体免受损害。但剧烈的疼痛如心肌梗死、癌症晚期及外伤等,不仅使病人痛苦,还引起生理功能严重紊乱,甚至发生休克和死亡。故必须合理应用止疼药减少伤害,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镇痛药主要可分为麻醉性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和非麻醉性镇痛药(解热类镇痛药)两类。前者作用较强但有成瘾性、耐药性,呼吸抑制,恶心,便秘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特别是可能的阿片滥用和药物依赖性的产生更限制了这类药物的使用。后者虽然副作用较少,但常常只表现出很有限的镇痛效果。从总体上看,目前这些已知镇痛药均还不够理想,因此,开发新一代具有良好镇痛活性而又无成瘾性的镇痛药物具有重要价值。

延胡索为罂粟科紫堇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等症,是一味药用历史悠久的著名镇痛中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金国章等人对延胡索的神经药理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延胡索中具有镇痛活性的一系列叔胺型生物碱,包括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丑素等。其中尤以左旋延胡索乙素(1-THP)镇痛作用最强,被认为是延胡索镇痛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其镇痛活性较哌替啶弱,但较解热镇痛药强,特别对慢性持续性钝痛效果良好。此后,1-THP又被发现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具有治疗精神分裂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力。1-THP的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及前列腺素系统无关,其作用机制与麻醉性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都有很大不同。1977年,1-THP作为镇痛助眠类新药进入中国药典,主要用于胃肠及肝胆系统等内科疾病引起的钝痛、头痛、月经痛和分娩痛等,其毒性低、安全性大、且无成瘾性,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功的第一个神经系统药物,也是科学整理中药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金国章等人才证明了1-THP的镇痛镇静作用与其对多巴胺D2受体的阻滞活性相关,其阻滞作用有两个靶部位,在伏隔核(Nac)靶区阻滞突触后D2受体,抑制多巴胺转运体(DAT)的功效,而在下丘脑弓状核(Arc)靶区阻滞D2受体则则能增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内阿片肽(END)功能。由于Nac的多巴胺受体是阿片类、可卡因类、苯丙胺三类毒品成瘾性的共同靶区,1-THP的多巴胺D2受体阻滞作用还可以用于毒品成瘾防戒断治疗,近年来,1-THP用于防治三类毒品的实践已在国内外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显示出良好的潜力。

除了叔胺型小檗碱,延胡索中还含有众多季铵型的小檗碱类化合物,如去氢紫堇碱,巴马汀,小檗碱,药根碱等,这些化合物在抗胃溃疡,抗菌,降血糖,抗肿瘤等活性方面有众多报道,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季铵类小檗碱具有镇痛活性的报道。

在我们对延胡索镇痛活性的多模型系统筛选中发现,某些季铵型小檗碱具有多巴胺受体D2阻滞活性,其中的去氢紫堇球碱(DHCB)还兼有较弱的阿片受体活性,动物实验表明,其镇痛镇静活性强于1-THP,且作用持续时间和耐药性优于吗啡,具有较好的镇痛应用前景。此外,由于其与1-THP类似的多巴胺受体活性,可以预见其在其他与多巴胺受体系统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抑郁症,毒品成瘾等,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通式(I)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用盐、水合物或溶剂化物:

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H、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卤代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酰基、芳基,或R1和R2一起连接形成-CH2-;

R3、R4各自独立地为H、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卤代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酰基、芳基,或R3和R4一起连接形成-CH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86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