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醇醚发动机燃料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5625.6 | 申请日: | 2012-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0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教;邝达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久能二甲醚应用技术专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02 | 分类号: | C10L1/02;C10L1/1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质醇醚 发动机 燃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燃料,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醇醚发动机燃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甲醇、乙醇、二甲醚等替代燃料的利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甲醇、乙醇、二甲醚属于气氧燃料,是一种很好的清洁的替代燃料,其燃烧后排放尾气中的未燃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炭烟含量很低。
但是一些研究发现,机动车使用含氧燃料容易产生甲醛、乙醛和丙酮等新的有害排放物质。在大量使用这些替代燃料地区,大气中醛类浓度增加,如巴西里约热内卢市区中甲醛含量高达0.08mg/NM3,且显逐年增长趋势。欧洲、美国及日本等较多使用含氧燃料的国家和地区中醛类有机物的含量正在上升。因此,今后含氧替代燃料大范围使用时,这些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会带来新的污染问题。
为了利用好含氧替代燃料,非常有必要研究这些含氧替代燃料燃烧过程中醛类有机污染物的产生,从源头上抑制这些污染物的生成。
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缺乏和甲醇、二甲醚生产成本降低。生物质乙醇的利用和醇醚发动机燃料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石油资源和石油加工能力的制约,汽车工业发展,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已具备初步的工业化应用价值。生物质醇醚发动机燃料的应用,从源头上抑制含氧燃料燃烧过程中醛类有机污染物的生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经济节能的生物质醇醚发动机燃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物质醇醚发动机燃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在压力容器内混合制成:
甲醇 50%-60%;
乙醇 25%-35%;
二甲醚 8%-12%;
甲基叔丁基醚 2%-8%。
优选的,所述甲醇为55%,乙醇30%,二甲醚10%,甲基叔丁基醚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生物质醇醚发动机燃料,其组分中的甲醇在燃烧室高温下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氢气,乙醇在燃烧室高温下分解为部分烯烃,二甲醚在高温下分解为甲醛、甲烷、混合燃气的甲醛,乙醛有害物质在燃烧室与烯烃反应被转化为乙烷和一氧化碳,与空气氧化燃烧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排出,即从源头上抑制燃烧过程中醛类的转化,达到其燃烧后排放尾气中的未燃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炭烟含量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也给生物质醇醚燃料提供了一个高效可行的新途径,在石油价格相当的情况下,更具有经济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生物质醇醚发动机燃料,它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甲醇 50kg;
乙醇 25kg;
二甲醚 8kg;
甲基叔丁基醚 2kg。
将上述重量的甲醇、乙醇、二甲醚及甲基叔丁醚加入至压力容器内进行均匀混合即可。
实施例二
一种生物质醇醚发动机燃料,它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甲醇 55kg;
乙醇 30kg;
二甲醚 10kg;
甲基叔丁基醚 5kg。
将上述重量的甲醇、乙醇、二甲醚及甲基叔丁醚加入至压力容器内进行均匀混合即可。
实施例三
一种生物质醇醚发动机燃料,它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甲醇 60kg;
乙醇 35kg;
二甲醚 12kg;
甲基叔丁基醚 8kg。
将上述重量的甲醇、乙醇、二甲醚及甲基叔丁醚加入至压力容器内进行均匀混合即可。
本发明的生物质醇醚发动机燃料,其组分中的甲醇在燃烧室高温下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氢气,乙醇在燃烧室高温下分解为部分烯烃,二甲醚在高温下分解为甲醛、甲烷、混合燃气的甲醛,乙醛有害物质在燃烧室与烯烃反应被转化为乙烷和一氧化碳,与空气氧化燃烧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排出,即从源头上抑制燃烧过程中醛类的转化,达到其燃烧后排放尾气中的未燃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炭烟含量达到国家和国际标准,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也给生物质醇醚燃料提供了一个高效可行的新途径,在石油价格相当的情况下,更具有经济性。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久能二甲醚应用技术专利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久能二甲醚应用技术专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5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通道分子热气冷却设备
- 下一篇:包括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