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识别与控制的立体投影系统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61861.0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5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飞;吕瑞;蔡朋杉;陈思颖;张文菡;黄陶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3B35/18;G03B21/6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薛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识别 控制 立体 投影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识别与控制的立体投影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立体投影等技术的发展,具临场感的人机交互方式和色彩丰富、视野广阔、画面真实的立体展示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技术中,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与控制的立体显示系统一般操作流程复杂、实施成本高,且需要观众戴眼镜观看演示效果,给观众带来极大的束缚感和不适感;且手势识别的前期分割方法易受光照、背景、摄像头特性等因素影响,识别率不
高;而且投影屏幕较大,被固定在特定位置,不易拆卸和搬运,使用环境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识别与控制的立体投影系统与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智能识别与控制的立体投影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手势识别模块、运动跟踪模块、三维模型操控模块、立体投影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的输出分别与手势识别模块、运动跟踪模块的输入相连;手势识别模块、运动跟踪模块的输出分别与三维模型操控模块相连;三维模型操控模块的输出与立体投影模块相连;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Kinect;
所述立体投影模块包括投影仪、由光栅板制成的屏幕,光栅板与投影仪相对的一面设置有消光膜。
所述光栅板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屏幕。
一种基于智能识别与控制的立体投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图像采集模块中的Kinect获取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并对深度图像进行处理得到骨骼数据,根据骨骼数据定位手掌的中心计算手部区域,并在彩色图像中截取手部区域,形成单独的手部图像;
步骤2、手势识别模块将截取到的手部图像进行手势识别,转换为手势信息,提供人机交互使用;
步骤3、运动跟踪模块根据骨骼数据中手部的坐标变化确定手的运动轨迹;
步骤4、三维模型操控模块根据手势信息和手的运动轨迹控制三维场景中3D模型的运动或变化;
步骤5、立体投影模块根据3D模型生成的适用于光栅投影的特殊帧,整个场景中的每一帧图像投影到光栅板上展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图像采集模块采用Kinect获取骨骼数据,运用背景建模,不易受光照、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手势识别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在立体投影模块,采用设置有消光膜的光栅板作为投影屏幕实现三维场景的立体投影,观众无需戴眼镜观看演示效果,为用户带来便捷、实用的即时交互体验,且屏幕可拆卸,便于运输。
2、本发明操作流程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家庭、办公室或其他小型场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发明中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效果图。
其中,1—红外摄像头,2—深度摄像头,3—彩色摄像头,4—计算机,5—投影仪,6—光栅板,7—消光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智能识别与控制的立体投影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
手势识别模块、运动跟踪模块、三维模型操控模块、立体投影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的输出分别与手势识别模块、运动跟踪模块的输入相连;手势识别模块、运动跟踪模块的输出分别与三维模型操控模块相连;三维模型操控模块的输出与立体投影模块相连;图像采集模块包括Kinect,Kinect包括红外摄像头1、深度摄像头2、和彩色摄像头3;立体投影模块包括投影仪5、由光栅板6制成的屏幕,光栅板6与投影仪5相对的一面设置有消光膜7;光栅板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屏幕。
消光膜由水性丙烯酸树脂、水、高岭土、乙醇、按照质量比40:25:25:10 配制而成,将上述原料融合后加入搅拌机进行沙磨,使得各原料混合均匀,用刮棒将其均匀涂覆在光栅板与观众相对的一面,根据投影仪光强,涂覆时消光膜的厚度介于75-100um之间时,达到较好的投影效果。该消光膜具有良好的消除眩光的作用,观众观看投影时不会感受到强光带来的不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61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