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亚麻纤维纺前化学改性脱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4012.2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5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黄莉茜;俞建勇;王学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C1/02 | 分类号: | D01C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亚麻 纤维 化学 改性 脱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麻纤维纺前化学改性脱胶方法,属于亚麻纤维脱胶领域。
背景技术
亚麻单纤维长度短,只有15-20mm,无法单纤维纺纱,只能以束纤维状态(工艺纤维)作为纺织原料。亚麻工艺纤维中除了纤维素外,还有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脂蜡质和灰分等伴生物,亚麻单纤维通过这些伴生物粘结在一起。通常纺织用亚麻纤维的初加工过程如下:亚麻原茎-浸渍(沤麻)-干燥-养生-碎茎-打麻-打成麻和落麻。打成麻经过梳理后得到梳成长麻和机器短麻,作为纺纱用原料,其中长麻纺主要采用湿法纺纱,短麻纺采用干法纺纱。亚麻长麻湿法纺纱以亚麻打成麻为原料,采用专门的麻纺设备,先将亚麻打成麻通过梳理制成粗纱,然后以粗纱煮练的方式进行脱胶,在纤维湿态下进行纺纱。亚麻湿法纺纱避免了由于亚麻工艺纤维粗硬而造成纺纱困难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亚麻细纱的支数和质量,但是该方法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且只能加工亚麻纯纺纱线,产品结构较单一,不利于新产品开发。亚麻干法短纺工艺一般是以机械强行梳理的亚麻落麻为原料,在棉纺设备上进行生产,可以与其他纤维混纺加工,但由于亚麻落麻长度、细度离散大,可纺性较差,一般只能加工20s左右的低支亚麻纱,产品档次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亚麻纤维可纺性差、产品品种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脱胶排污量少、可实现亚麻产品高支化的亚麻纤维纺前化学改性脱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麻纤维纺前化学改性脱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碱预处理:室温下将亚麻纤维浸入20-150g/L的NaOH溶液中,浸渍10-120min;
(2)压榨:将经碱预处理后的亚麻纤维置于压榨机中进行压榨,去除多余碱液后待用;
(3)醚化改性:将经压榨后的亚麻纤维放入高温高压反应釜中,与醚化剂在20-80℃之间按质量比0.2-2.0进行醚化反应,醚化反应时间为30-120min;
(4)水洗;
(5)化学脱胶处理:采用碱氧一浴法,将经水洗后的亚麻纤维进行脱胶,蒸煮液主要组成:氢氧化钠浓度10-50g/L、双氧水浓度2-20g/L、硅酸钠浓度1-10g/L、亚硫酸钠1-10g/L、渗透剂用量1-10g/L,蒸煮时间90min,蒸煮温度90℃,浴比为1∶5-1∶20;
(6)水洗并脱水烘干,得到成品亚麻纤维。
优选地,所述水洗步骤为用浓度为10%的冰醋酸中和醚化改性后亚麻纤维中的游离碱,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过滤,洗至pH值7.0。
优选地,所述醚化改性步骤中的醚化剂为环氧化物。
优选地,所述的环氧化物为环氧丙烷。
优选地,所述化学脱胶处理步骤中的渗透剂为渗透剂JFC。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亚麻纤维可纺性差、产品品种单一的缺点,并实现亚麻产品高支化。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1)在化学脱胶前先对亚麻纤维进行醚化改性处理,使亚麻纤维与醚化剂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纤维素醚,有效提高胶质去除率和亚麻纤维的分离细化程度;(2)亚麻纤维醚化后生成的纤维素醚可溶于水,因此可通过水洗的方法去除部分胶质,从而减轻后道脱胶压力,有效降低后道脱胶漂白化学药剂用量、减少脱胶排污量;(3)采用醚化改性脱胶方法制得的亚麻纤维细度细,白度、强度高,适合加工高支亚麻纺织品,实现亚麻产品高支化,在高档服装、家纺面料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工艺流程:碱预处理——压榨——醚化改性——水洗——化学脱胶——水洗——脱水——烘干。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纺纱工序前对亚麻纤维先进行醚化改性、然后进行化学脱胶以提高亚麻纤维品质和可纺性的方法,该方法可明显提高亚麻工艺纤维的细度和白度,使制得的亚麻短纤维适用于加工高支亚麻纯纺纱和混纺纱。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为:
(1)碱预处理:称取一定质量亚麻纤维,于室温下浸入20-150g/L的NaOH溶液中浸渍10-120min,通过碱液作用溶出部分半纤维素和杂质,同时使纤维发生膨润,为后道纤维醚化改性创造有利条件;
(2)压榨:将经碱预处理后的亚麻纤维置于压榨机中进行压榨,去除多余碱液后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40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葱收获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终端和便携式终端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