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逃生锤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45564.7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3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金炜;李兵;卓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逃生类器材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螳螂虾捕食仿生学原理的车用逃生锤。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内部玻璃窗附近一般都设置有消防逃生锤,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供车内人员击碎玻璃窗、实现逃生的目的。但是现有的逃生锤需要人为施加比较大的力量和出击速度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击碎玻璃,这对面临危险情况的人员提出了较高的操作要求。同时也有一些固定式的逃生锤,它们需要事先进行安装,这对汽车往往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这些固定式的逃生锤往往是一次性的,其安全性能需要可观的实验次数才能保证,但仍然不能够保证使用时的万无一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螳螂虾捕食原理的车用逃生锤,该逃生锤省力且出击速度高、便于携带、可以重复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从动摇杆、主动摇杆、敲击杆和储能弹簧,从动摇杆的下端以及主动摇杆的下端分别铰接于外壳的内壁上,从动摇杆的上端以及主动摇杆的上端分别与敲击杆的上端铰接,敲击杆的下端设置有敲击锤,储能弹簧的一端与主动摇杆相连,另一端与固定于外壳内的挡板相配合,外壳上开设有供敲击杆弹出外壳的开口槽。
所述主动摇杆上设置有圆柱杆,圆柱杆由开设于外壳上的导向槽伸出外壳。
所述外壳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设置有与从动摇杆配合的限位触发机构。
所述限位触发机构包括用于固定从动摇杆的限位圆柱销以及用于移动限位圆柱销的磁性圆柱塞,限位圆柱销与磁性圆柱塞通过设置于限位孔内的限位弹簧相连。
所述从动摇杆、主动摇杆、敲击杆和外壳构成双摇杆机构,敲击杆输出的转动角度和主动摇杆输入的转动角度之比达到4~5。
本发明所述车用逃生锤将敲击杆分别和主动摇杆以及从动摇杆连接,形成了双摇杆机构。由于主动摇杆和从动摇杆均与敲击杆的上端相连,使其在敲击杆上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很短,使得主动摇杆转动一个比较小的角度,就能使敲击杆产生较大的转动角度,起到了速度放大的作用,主动摇杆的一侧还设置有储能弹簧,能够将储存的弹性势能在使用的瞬间释放出来驱动敲击杆,使得敲击锤可以快速敲击玻璃窗。
本发明能够起到速度放大作用的双摇杆机构,使用时通过瞬间释放的储存在弹簧中的弹性势能来驱动主动摇杆,带动敲击杆以很快的速度转动,位于敲击杆端部的敲击锤就能以很大的速度撞击玻璃窗,使其在瞬间破碎。本发明是对浅海生物——螳螂虾捕食猎物过程的机构学仿生,设计新颖,省力且出击速度高,便于携带,可以重复使用。
由于本发明的设计源于螳螂虾捕食过程,并将此仿生学原理应用在了车用逃生锤的机构设计上,用机械结构实现了敲击锤的快速运动,具有下列特点:
1)使用前需要人为的对储能弹簧进行压缩储能,执行机构是一个杠杆,可以很好的节省人力。
2)通过设计双摇杆机构各杆件的连接位置,可以使得敲击杆输出的转动角度和主动摇杆输入的转动角度之比达到4~5,这样就能实现敲击锤很大的出击速度。
3)在储能弹簧压缩到一定长度后,由圆柱销配合限位弹簧以及磁性圆柱塞对从动摇杆进行限位,该结构在限位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拔出限位圆柱销来对机构的运动进行触发。
另外,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降低成本,并便于生产实践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所述限位圆柱销、限位弹簧以及磁性圆柱塞的组装图;
图中:外壳1、挡板1a、开口槽1b、导向槽1c、限位圆柱销2、储能弹簧3、从动摇杆4、敲击锤5、敲击杆6、主动摇杆7、圆柱杆8、磁性圆柱塞9、限位弹簧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55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