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粘连可吸收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44937.9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8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超;许杉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12 | 分类号: | A61L31/12;A61L27/44;A61L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92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连 吸收 疝气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粘连可吸收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基本所有的疝修补术中都会植入疝气补片材料进行治疗。随着材料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被设计开发出来应用于疝修补术中。从不可降解的e-PTFE和聚丙烯,到部分可降解的聚丙烯-聚酯复合材料,以及完全可降解的聚酯,还有从动物体内提取出来的基本无免疫排斥反应的生物膜等等。尽管疝气补片的种类已经如此之多,但临床研究统计发现,目前的疝气补片性能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术后感染与二次感染的发生、术后粘连、异物感等造成的疼痛。因此,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制备出性能更完善的疝气补片依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可从纳米到微米甚至在更大尺度上对材料结构进行调控的技术。该技术可应用于制备满足各种应用需求的功能材料。例如可制备出具有各向异性的纤维结构,应用于肌肉部位起到诱导细胞单一取向的作用;可调控纤维孔径和分布,可获得具有尺度选择透过性的过滤膜材料;制备出三维支架机构,用于诱导组织再生和排列生成新的组织和结构。关于静电纺丝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在最近几十年来已经有很多报道,然而,采用该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例子还不多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粘连可吸收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防粘连可吸收疝气补片,其特征在于:疝气补片由支撑基层、功能层组成;所述支撑基层以第一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主体材料;所述功能层以第二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主体材料,添加高分子柔顺剂;支撑基层、功能层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成。
所述防粘连可吸收疝气补片厚度60μm~500μm。
所述的第一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PCL,数均分子量10,000~400,000。
所述的功能层中,第二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占总体质量的80%~100%,高分子柔顺剂占总体质量的1%~20%。
所述的功能层中还包括小分子药物。
所述的小分子药物占第二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质量的0.05%~10%。
所述的第二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PLGA,数均分子量30,000~500,000,链段摩尔比L∶G=90∶10~30∶70。
所述的高分子柔顺剂为PCL、聚碳酸酯、PLA-b-PEG中的一种或多种,数均分子量5,000~100,000。
所述的小分子药物为止血芳酸、止血环酸、6-氨基己酸、立止血、凝血酶、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中的一种或多种。
防粘连可吸收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高分子溶液:将第一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溶于相应共溶剂中,配制成浓度为10~60wt%的溶液;将第二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与高分子柔顺剂及小分子药物溶于相应共溶剂中,配制成浓度5~50wt%的溶液,其中第二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占总质量的80%~100%,高分子柔顺剂占总质量的1%~20%,小分子药物占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质量的0.05%~10%;
(2)纺支撑基层:控制纺丝环境温度为20-30℃,将(1)得到的第一组可降解高分子溶液置于静电纺丝设备的给料注射器内,调节喷丝头与辊筒之间的距离为7~15cm,环境中的空气流速控制在0.5~0.8m3/hr,开启高压电源以及给料注射器泵,调节电压至10~35KV,溶液的给料速度为10~30μl/min,在旋转辊筒上得到支撑基层;
(3)纺功能层:控制纺丝环境温度为20-30℃,然后将(1)得到的第二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柔顺剂、小分子药物混合溶液置于静电纺丝设备的给料注射器内,在(2)得到的支撑基层上进行纺丝,调节喷丝头与辊筒之间的距离为7~15cm,环境中的空气流速控制在0.5~0.8m3/hr,开启高压电源以及给料注射器泵,调节电压至10~35KV,溶液的给料速度为10~30μl/min,在旋转滚筒上得到静电纺丝纤维复合膜。
所述的共溶剂为DMF、丙酮、三氟乙醇、六氟异丙醇、THF、二甲基乙酰胺、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静电纺丝设备为多喷丝头静电纺丝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449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纹人造石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远程云胎心监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