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外罩与板体的焊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34305.4 | 申请日: | 2012-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9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联兴;向慧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1/002 | 分类号: | B23K1/002 |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44221 | 代理人: | 李文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外罩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焊接技术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金属外罩与板体的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公告第460344号专利,是由本案申请人所申请的一种用于外罩与板体焊接的方法,其揭露了使用加热器的感应线圈来对一外罩与板体的半成品进行加热的技术。申请人在实际使用此技术时发现,对于温度及质量的控制仍有待加强,若在实施时未能控制温度,则温度太低会有焊材无法熔化而导致焊接不良的问题,进而造成外罩与板体的密合不良的问题;若温度太高则又有板体爆破的问题。因此,必须有一个控制手段来控制温度,以控制焊接质量的稳定。
此外,前述案件亦没有揭露如何在焊接过程进行板体与外罩之间的定位,若能在焊接过程中有一定位技术来将前述二者定位,则焊接的过程即会更为安定,焊接结果更为准确,进而可大幅降低不良品的产生机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外罩与板体的焊接方法,其可控制加热时的温度,避免因为温度因素造成不良品的问题。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外罩与板体的焊接方法,其可在焊接过程使外罩与板体之间构成定位关系,使焊接的过程更为安定,焊接结果更为准确。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金属外罩与板体的焊接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骤:A)备置一外罩与一板体,该外罩为金属材质,具有一周缘可供焊接;B)以对应于该外罩的周缘的方式,于该板体上涂布适当厚度及宽度且呈带状的焊材;C)将该外罩盖于该板体并且使该外罩的周缘压抵于该焊材上,而形成一半成品,且使该半成品置于一下治具上;该下治具提供对该半成品的支撑作用,且具有一围墙围绕于该板体周围以及该外罩,用以对该板体及该外罩提供限位效果,其中该围墙为非金属材质;D)使该下治具上升或下降来调整高度,进而使该半成品连同该围墙进入一加热机的感应线圈中,并且使一上治具压抵于该半成品;E)操作该加热机使其感应线圈产生震荡电流于一预定时间以及预定功率,进而将该外罩周缘加热至比该焊材熔点高出摄氏20度~100度的温度,该焊材即熔化而充塞于该外罩与该板体之间的缝隙;以及F)待冷却至该焊材凝固后即完成焊接。藉此,可控制加热时的温度,避免因为温度因素造成不良品的问题;还可在焊接过程使外罩与板体之间构成定位关系,使焊接的过程更为安定,焊接结果更为准确。
较佳地,于步骤B)中,该焊材围合而呈一框形;于步骤C)中,该焊材的外缘对齐于该外罩的周缘外缘,该焊材的宽度大于该外罩的周缘厚度,藉此该焊材的内缘位于该外罩的周缘所围合的区域内。
较佳地,于步骤C)中,该外罩的周缘外缘与该板体的外缘对齐,该围墙略微夹抵该板体外缘以及该外罩的外缘。
较佳地,于步骤B)中,该焊材围合而呈一框形;于步骤C)中,该板体略大于该外罩的周缘所围合的区域,该焊材的宽度大于该外罩的周缘厚度,借此该焊材的内缘位于该外罩的周缘所围合的区域内,而该焊材的外缘位于该外罩的周缘外侧。
较佳地,于步骤C)中,可先将该外罩盖于该板体而形成该半成品后再置于该下治具上,或亦可先将该外罩置于该下治具上且使该周缘朝上之后,再将该板体盖于该外罩。
较佳地,于步骤D)中,使该下治具上升,而使该半成品由下往上进入该感应线圈中。
较佳地,于步骤A)或步骤B)中,更于该周缘涂布助焊剂。
较佳地,于步骤D)中,该感应线圈的中心高度与该外罩与该板体的结合面同高。
较佳地,于步骤E)中,该预定时间及该预定功率的取得,是以一参考板体及一参考外罩进行步骤A)~D)的动作,由操作者选择一自选功率后,使该感应线圈依该自选功率加热,并以一传感器感测该外罩的温度,进而取得该外罩的温度到达高于该焊材熔点的20度~100度所需的加热时间来做为该预定时间,并将该自选功率做为该预定功率。
较佳地,于步骤D)中,该感应线圈与该外罩及该围墙之间相隔一空隙而不接触。
较佳地,于步骤F)中,以至少一空气源向该空隙吹放空气,借以提高降温速度。
较佳地,该至少一空气源是提供室温的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显示外罩与板体的分解状态。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显示外罩盖于板体的剖视状态。
图3(A)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显示下治具承载半成品的状态。
图3(B)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再一动作示意图,显示下治具上升后使半成品进入感应线圈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43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