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泡叶藻中提取制备低分子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24580.8 | 申请日: | 2012-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8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 发明(设计)人: | 韩丽君;袁毅;郭书举;曲桂艳;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李颖 |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叶藻中 提取 制备 分子 聚糖 硫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藻化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从泡叶藻中提取制备低分子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又名岩藻多糖或褐藻糖胶,是一种水溶性的硫酸杂多糖,普遍存在于褐藻和一些棘皮动物中。研究发现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抗凝血、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并且随着其应用价值的不断提升,需求量也在增加。因此如何提高岩藻聚糖硫酸酯中主要成分的提取率是对其进行产业化利用的关键。
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主要成分除了L-岩藻糖和硫酸根外,还含有半乳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糖醛酸、蛋白质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活性与硫酸根含量和位置密切相关。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工艺条件对岩藻聚糖硫酸酯得率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其多糖含量与硫酸根含量的影响不同。虽然刘红英等和李兆新等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含量测定进行了一些探讨,但由于其组成复杂还没有标准方法。因此在提取纯化过程中,评价指标也各不相同,大部分用粗多糖质量、粗多糖中多糖含量来表示。
由于岩藻聚糖硫酸酯主要由岩藻糖和硫酸根组成,这两者的成分含量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活性起很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泡叶藻中提取制备低分子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从泡叶藻中提取制备低分子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方法:
1)将泡叶藻原料于40-60℃下浸泡提取在泡叶藻原料干藻重量6-10倍的稀盐酸溶液中1.3-4.8h,稀酸浸泡液待用,保留上层漂浮物;酸浸泡后的泡叶藻固体继续加入其体积3-6倍的水溶液,搅拌浸泡4-7h,收集水浸泡液,将稀酸浸泡和水浸泡液合并待用;
2)将上层漂浮物调节至pH5.5-6.5,在经过滤或高速离心,收集过滤液A;
将上述依次经稀酸和水浸泡后固态藻体采用纳米高压均质机进行细胞破碎,破碎后进行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B;
3)将上述合并液、过滤液A和上清液B混合均匀后进行超滤去除盐分,而后超滤浓缩至原料重量的1/2体积(V/W),浓缩液进行醇沉淀,沉淀物干燥,即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干品;
4)将上述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干品加入其3-5倍重量的蒸馏水中进行溶解,溶解后通过装有DEAE-Sepharose F.F.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透析后于55-65℃低温浓缩并冷冻干燥获得,即得到原藻重量1.5-2.3%的岩藻聚糖硫酸酯。
所述泡叶藻原料为南非、智利、秘鲁的泡叶藻或大型巨藻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泡叶藻原料浸泡在浓度为0.08-0.28mo l/L的稀盐酸溶液中。
所述步骤2)收集固态藻体,使用美国NB纳米高压均质机在300-2300r/min的转速下对底层固态藻体进行细胞破碎,破碎后以O-1600rpm速度进行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B。
所述步骤3)合并提取液、过滤液A和上清液B混合均匀后,采用超滤技术去除盐分,获得10000-20000道尔顿的分级产物,而后进行超滤浓缩至原藻重量的1/2(V/W);所得浓缩液加入到其2-5倍体积的95%乙醇中,在5℃放置过夜使沉淀完全,收集沉淀物以1000-4000r/min,离心20min,收集沉淀用85%乙醇洗涤。
所述浓缩液加入到95%乙醇中,使浓缩液中的乙醇含量达到50-65%。
所述步骤4)溶解后依次用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重量3-5倍的蒸馏水和1-2mo l/L的氯化钠溶液作为洗脱液进行阴离子交换树脂柱洗脱,收集氯化钠洗脱液并用8-14KD的透析袋进行透析。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本发明从泡叶藻中提取出的藻聚糖硫酸酯含量明显高于海带;并有效的提高和保留了岩藻聚糖硫酸酯中活性成分其中泡叶藻主要包括南非泡叶藻以及智利和秘鲁泡叶藻等。采用本发明采用DEAE-Sepharose F.F.的阴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对获得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粗品进行纯化。具有潜在的产业化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45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针菇多糖的提取方法
- 下一篇:以秸秆为原料制备耐电解质印花糊料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