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驱采出乳状液一体化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3787.3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9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帅;方洪波;王川;尹志刚;宗华;丁慧;于良俊;王玮;郭长会;胡伟红;唐梅;刘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胜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赛瑞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3/02 | 分类号: | C10G53/02;C02F9/12;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王锡洪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驱采出 乳状液 一体化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化学驱采出乳状液一体化处理方法,是通过将原油处理流程与污水处理流程结合一体,优化油水处理设备,选择适应的化学综合处理剂和功能性处理剂,合理布置加药位置,化学驱采出乳状液在油水一体化处理流程内运移和处理,使外输原油含水达到0.6%,外输污水含油9.3mg/L,悬浮物含量8.0mg/L,聚合物含量242mg/L,含聚污水聚合物保留率在95%以上,避免了老化油和含聚油泥的产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学驱采出乳状液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油水处理一体化处理流程包括加药站进站阀组、三相分离器、流量计、加热设备、一次沉降罐、二次沉降罐、提升泵、电脱水器、净化油罐、缓冲罐、外输泵、高梯度聚结气浮罐、重力沉降罐、石英砂过滤器和外输缓冲罐,其连接关系为:进站阀组与三相分离器相连,三相分离器与流量计相连,流量计与加热设备相连,加热设备与一次沉降罐相连,一次沉降罐与二次沉降罐相连,二次沉降罐与提升泵相连,提升泵与加热设备相连,加热设备与电脱水器相连,电脱水器与净化油罐相连,净化油罐与缓冲罐相连,缓冲罐与外输泵相连;三相分离器、一次沉降罐、二次沉降罐和净化油罐的污水管线通过管汇与提升泵相连,提升泵与流量计相连,流量计与高梯度聚结气浮罐相连,高梯度聚结气浮罐与重力沉降罐相连,重力沉降罐与提升泵相连,提升泵与石英砂过滤器相连,石英砂过滤器与外输缓冲罐相连;加药站的加药管路分别与进站阀组的汇管上加药接头和油处理流程中的流量计出口管线上得加药接头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学驱采出乳状液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对化学驱采出乳状液处理程序为:化学驱采出液经进站阀组汇管上加上化学聚合物保留综合处理剂后进入三相分离器进行油、气、水分离,分离后的含水油经流量计计量出含水原油的流量,在流量出口加上化学功能性处理剂后进入加热设备加热,加热后进入一次沉降罐进行沉降脱水,再进入二次沉降罐热沉降脱水,经二次沉降罐脱水后,经提升泵进入加热设备加热进入电脱水器脱水;经电脱水器脱水后的低含水原油进入净化油罐进行沉降脱水,经净化油罐沉降脱水后的原油进入缓冲罐进行压力缓冲稳定进入外输泵外输,经三相分离器、一次沉降罐、二次沉降罐、电脱水器和净化油罐的五次脱水,使原油外输含水可达0.6%以下,上述五次脱水脱出的含油、含悬浮物和含聚合物的污水汇聚一起进入提升泵、经流量计计量进入高梯度聚结气浮罐进行脱除污水中的含油、悬浮物和固体颗粒后进入重力沉降罐进行沉降脱污水中原油后经提升泵进入石英砂过滤器对污水过滤处理,经石英砂过滤器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外输缓冲罐进行缓冲稳定,经高梯度聚结气浮罐、重力沉降罐和石英砂过滤器三级对原油脱除污水的处理后输给含聚污水配聚站或污水回注系统,使污水含油9.3mg/L,悬浮物含量8.0-10.0mg/L,聚合物含量242mg/L,聚合物保留率在95%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学驱采出乳状液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选用的脱水器是申请人申请的发明专利,名称为《原油静电聚结分水器》,高梯度聚结气浮罐是申请人的授权发明专利,选用的化学综合处理剂是申请人申请的发明专利,名称为《聚合物驱采出液聚合物保留综合处理剂》和名称为《泡沫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胜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赛瑞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胜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赛瑞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37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