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裸眼3D显示屏中3D光栅的贴合方法及裸眼3D显示屏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1813.9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2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叶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凯博美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B27/22;H04N1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地址: | 523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裸眼 显示屏 光栅 贴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显示屏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裸眼3D显示屏中3D光栅的贴合方法及裸眼3D显示屏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裸眼式3D技术大多处于研发阶段,并且主要应用在工业商用显示市场,所以大众消费者接触的不多。但随着裸视3D产品平台小型化,市场普及程度的扩展;3D产品逐步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其视觉效果缺陷及本身光衍射造成的彩虹纹,因3D产品的视觉指向性造成的3D效果难以捕捉,长时间使用裸视3D产品容易造成用户视觉疲劳;这些因素造成3D产品市场认同度下降。
裸眼3D显示技术的实现原理主要有两种:一是视差障壁技术,另一个为柱状透镜技术,目前主要的裸眼3D显示技术都是在这两种技术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
传统行业的贴合方式采用点贴合技术,一般需要8~10点胶,在这其中,现有的贴合设备的治具对位方式无法满足3D产品实际贴合精度要求,而国外贴合设备价格高企,因此这些传统行业的贴合方法生产的裸眼3D显示屏存在如下缺点:
1)当环境温湿度变化时,易有雾气进入到屏内,造成显示效果差。
2)光衍射造成的彩虹纹对3D显示效果有干涉,从不同角度观察画面时有明显的彩虹纹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现有点贴生产设备的精度特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裸眼3D显示屏中3D光栅的贴合方法,生产出来的裸眼3D产品能有效避免因光衍射造成的彩虹纹,配合多视点光栅使得裸眼3D产品的视觉效果能更容易捕捉并有效消除视疲劳,适用于第二代的多视点光栅技术,透光率高,有效的降低屏背光的功耗。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裸眼3D显示屏中3D光栅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眼3D显示屏中3D光栅的贴合方法是在3D光栅片与液晶面板之间使用光学双面胶OCA或水性光学胶LOCA填充进行面贴合。
在进行面贴合过程中:1)利用光掩模版MASK设置3D光栅片MARK与FOG MARK标记,以保证二者MARK的一致性;2)贴合设备采用多次3D光栅片MARK识别取样方式进行取样,位置校正时FOG平台移动通过CCD多次抓取FOG MARK中心位置;3)使用高精度CCD配合以直下式的贴合方式进行贴附,而且FOG平台与贴合设备上的光栅平台能够同时调整位置。
所述使用高精度CCD配合直下式贴合方式包括:
1)光栅位置识别:贴合设备上的光栅平台的光栅吸取头移动到光栅托盘位置,真空吸取3D光栅片后移动到CCD拍照位置,执行光栅拍照并记录3D光栅片MARK的中心;
2)FOG平台真空吸附待贴附FOG后,FOG平台移动至CCD拍照抓取FOG MARK中心位置,并通过光栅贴合设备的内部图像处理器计算X、Y、Z方向的中心点距离;
3)PLC接受光栅贴合设备的内部图像处理器提供的距离参数,控制FOG平台X、Y、Z进行位置补偿,每补偿1个单位距离,CCD重复抓取1次FOG MARK,当FOG MARK中心点位置与3D光栅片MRAK中心重合后,光栅平台下压到BONDING位置完成贴附。
具体来说:
1)检验3D光栅片外观并使用检测治具检测3D光栅片的光栅偏转性能,清理3D光栅片外观,在保护膜上贴附易撕贴,将3D光栅片装入所述光栅托盘后插入所述贴合设备的光栅平台;
2)检验FOG外观并使用检测治具依次检验红绿蓝白黑半白灰阶、人物图片,清理FOG外观、割除FOG MARK位置处的残胶,在FOG的保护膜上贴附易撕贴,将FOG放入自动点胶机的点胶平台,操作点胶机点胶;
3)按下设备操作开关、执行3D光栅片的取料、拍照、撕除光栅保护膜;
4)取已点胶FOG放入设备FOG平台,按下真空按键;
5)按下设备操作开关,执行FOG拍照、对位、贴合、UV固化;
6)按下设备公共启动开关,平台退出、取料、完成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裸眼3D显示屏中3D光栅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之后还包括:
7)将光栅FPC焊接在FOG焊盘上;
8)检验FOG外观,连接测试架检验3D效果;
9)将已检测好的产品装好托盘放入消泡机内,执行消泡;
10)将FOG平台放入UV固化炉固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凯博美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凯博美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1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