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轿车驾乘人员救生逃逸系统及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1735.2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0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荣;王学林;刘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学荣;王学林;刘星宏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B60R21/0136;B60K28/14;B60T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00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轿车 人员 救生 逃逸 系统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安全装置,特别是一种小轿车驾乘人员救生逃逸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小轿车是人们重要的代步工具,但同时也是危险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之一。美国密歇根大学交通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距离内,开车受伤的可能性比乘坐飞机高65倍。当小轿车发生强烈撞击、高速翻转、燃烧爆炸、冲出坠落或涉水受困等严重事故时,驾乘人员急需在最短的时间内脱离小轿车轿厢,以尽可能保证生命安全。从目前实践看,尽管有小轿车安全带、气囊等设计,但在发生以上严重事故时,驾乘人员的生还几率仍然极低,即使生还也是多因机械撞击造成重度伤残。
小轿车侧面碰撞中,驾乘人员距离危险区域非常近,致使事故伤亡率非常高。目前,通行的保护驾乘人员的约束系统有侧面碰撞安全气囊和帘式安全气囊,可以在驾乘人员与车体间的碰撞中起到缓冲作用,以减缓驾乘人员的头部、胸部、腹部或髋部受到的冲击,但此类保护措施具有它的局限性,仅能减小驾乘人员受到的伤害程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驾乘人员受到的威胁,而且很难控制气囊的展开范围正好覆盖驾乘人员的要害部位,并且当车体变形比较大时气囊无展开空间,并不能起到保护驾乘人员的作用。
经研究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尽管目前小轿车安全系统较多,但事故死亡率仍然较高。美国小轿车驾驶员撞车死亡率为56(人数/每百万辆注册车辆/年)。若加上同一车上其他乘员死亡、驾驶员未死亡的概率,以及撞车以外的其他事故造成驾乘人员死亡的概率,数据约为100(人数/每百万辆注册车辆/年)。小轿车的平均使用年限为12年,以此计算,在小轿车的整个使用年限中,发生导致驾乘人员死亡的极端事故的概率约为1200(人数/每百万辆注册车辆),即1.2(人数/每千辆注册车辆),而发生导致驾乘人员重度伤残的严重事故概率将会更高。(我国以上数据比美国高。)二是多数驾乘人员的受伤与死亡均与局限在轿厢中遭受强烈或反复的撞击并无法逃逸有关,同时,轿厢空间越小,死亡率越高。美国高速公路保险协会(IIHS)2011年6月发布的数据表明:四门轿车中,体型最大的车在撞车时的驾驶员死亡率为46(人数/每百万辆注册车辆/年),而最小的车则高达82(人数/每百万辆注册车辆/年)。因此,急需研发一种小轿车救生逃逸系统让驾乘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被弹射出空间相对狭窄的轿厢,使驾乘人员在最危险的时候有一种最佳的救生方式。
目前尚未出现在小轿车发生极端严重事故时,帮助驾乘人员较为安全地脱离小轿车轿厢进行逃生的相关技术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轿车驾乘人员救生逃逸系统及操作方法,能让驾乘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被弹射出空间相对狭窄的轿厢。
一种小轿车驾乘人员救生逃逸系统,包括:系统控制装置2、车辆紧急状态报警器3、自动刹车熄火控制器4、弹射座椅5、应急分离式顶篷6和弹性防护网膜7。
所述系统控制装置2包括:设置在整车控制单元8中的控制模块9、探测终端10、手动触发按钮11和指令输出端12。控制模块9电连接探测终端10、手动触发按钮11和指令输出端12。控制模块9中预先设定启动救生逃逸系统的若干临界值,包括:一、驾驶员按下手动触发按钮11,发出触发指令;二、碰撞强度临界值;三、关键部位温度临界值;四、关键部位压力临界值;五、车辆翻转幅度临界值;六、行进中四轮悬空时间临界值。可根据需要,通过调整临界值大小,以设置不同等级驾乘人员保护模式,例如高保护模式、中保护模式或低保护模式,甚至根据个人驾驶技术特点,设置仅在某一紧急情况下进行保护的模式等。控制模块9并行接受来自探测终端10和手动触发按钮11的数据信号,实时在控制模块9处理,对照有关预先设定的临界值,得出结果后通过指令输出端12分别输出相应指令。所述探测终端10包括:碰撞传感器13、关键部位温度传感器14、关键部位压力传感器15、车辆翻转幅度传感器16和四轮悬空传感器17;所述指令输出端12包括:车辆紧急状态报警指令输出端18、自动刹车熄火指令输出端19、弹射座椅高压气体发生器点火指令输出端20、应急分离式顶篷瞬间气顶分离指令输出端21、弹性防护网膜释放指令输出端22;车辆紧急状态报警指令输出端18电连接车辆紧急状态报警器3,自动刹车熄火指令输出端19电连接自动刹车熄火控制器4,弹射座椅高压气体发生器点火指令输出端20电连接弹射座椅高压气体发生器点火控制器23,应急分离式顶篷瞬间气顶分离指令输出端21电连接应急分离式顶篷瞬间气顶装置24,弹性防护网膜释放指令输出端22电连接弹性防护网膜释放控制器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学荣;王学林;刘星宏,未经王学荣;王学林;刘星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17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程式电动三轮车
- 下一篇: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