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线束插接器端子插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6736.8 | 申请日: | 201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1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石江坤;苏冲;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长城精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H01R43/2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高锡明 |
地址: | 300462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插接 端子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汽车线束插接器的塑料护套内插接接线端子的工装,属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线束插接器是整车线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可靠性与整车性能密切相关。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线束插接器的端子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电子控制器(例如BCM)的插接器,端子数量往往多达几十甚至过百,其中任何一个端子出现故障都会导致某些控制功能的失效,因此汽车生产企业对线束插接器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线束插接器主要由塑料护套和压接在导线端部的接线端子构成,接线端子插入护套的端子孔内且到达极限位置后就会被自动锁止机构锁定。在线束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接线端子被可靠锁定,端子插入护套的端子孔内后还要通过回拉进行确认,若端子不能被拉出,说明锁定可靠,否则须重新插入。但由于线束插接器结构复杂、端子数量多,操作者往往会遗漏部分端子的回拉操作,因此无法保证插接器的连接可靠性。此外,不同的操作者回拉端子的力度往往也不同,力度过大会将端子拉坏,而力度过小则起不到检测作用,因此,端子的回拉力度不可控也是目前影响线束组装质量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汽车线束插接器端子插接工装,以提高插接器的可靠性,保证汽车线束质量。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线束插接器端子插接工装,特别之处是,它包括槽式壳体、配重模块、计数接近开关和监测电路,所述槽式壳体内设置有水平隔板,所述配重模块置于水平隔板上部,其侧壁与槽式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配重模块的上部设置有与线束插接器的护套相匹配的护套槽和护套锁定装置,下部固接竖直导杆,所述导杆穿过水平隔板,导杆下部设有限位盘,所述计数接近开关安装在槽式壳体的内壁上并与配重模块侧壁上的计数槽相对应,其输出的开关信号接监测电路的输入端。
上述汽车线束插接器端子插接工装,所述监测电路包括微处理器、键盘、液晶显示器和回拉指示灯,所述键盘和液晶显示器分别接微处理器的两个通讯接口,微处理器的P0.2端口经计数接近开关的常开触点接地,其P0.4端口控制回拉指示灯。
上述汽车线束插接器端子插接工装,所述护套锁定装置包括锁止臂,所述锁止臂安装在护套槽的一侧并通过其中部的旋转轴与配重模块转动连接,其中上部设置有与塑料护套的上表面相对应的锁止凸头,在锁止臂的下端与配重模块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
上述汽车线束插接器端子插接工装,所述配重模块下部的导杆上套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顶在水平隔板上,下端顶在限位盘上。
上述汽车线束插接器端子插接工装,构成中还包括报警接近开关和报警蜂鸣器,所述报警接近开关安装在槽式壳体的内壁上并与配重模块侧壁上的报警槽相对应,其常开触点一端接地,一端接微处理器的P0.3端口,所述报警蜂鸣器一端接地,一端接微处理器的P0.5端口。
上述汽车线束插接器端子插接工装,构成中还包括回拉力度检测装置,所述回拉力度检测装置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固定在槽式壳体的底部,其位移检测杆与配重模块下部的导杆对接。
上述汽车线束插接器端子插接工装,所述配重模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样线嵌槽,样线嵌槽内嵌装有线径和颜色与插接器端子连线的排布方式相同的样线。
上述汽车线束插接器端子插接工装,所述计数接近开关和报警接近开关与微处理器的连接端均设置有上拉电阻。
上述汽车线束插接器端子插接工装,所述导杆、缓冲弹簧和位移传感器均设置两个。
本发明利用监测电路对端子的回拉次数和回拉力度进行监测,使操作者能够得知是否遗漏了部分端子的回拉操作,并将回拉力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因而可消除端子插接不到位或回拉力度不合适给线束插接器带来的故障隐患。使用本工装可大大降低插接器的故障率,提高汽车线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是配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护套锁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长城精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长城精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67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水流辅助的激光切割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焖炉鸭炉及其建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