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液体冷却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16381.2 | 申请日: | 2012-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5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 发明(设计)人: | M.贝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F16D65/78;B60T5/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陈浩然,杨国治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液体 冷却 内燃机 回路 | ||
1.一种机动车,带有液体冷却的内燃机(1)、机动车的制动装置的缓速器(4)、以及冷却回路,其中该冷却回路带有:主冷却回路(2),所述主冷却回路带有引导到散热器(6)的供给管路(5)和从所述散热器(6)引导离开的返回管路(7),并且带有绕过所述散热器(6)的旁通管路(9),能够取决于预定的参数控制所述旁通管路;以及联接所述缓速器(4)的至少一个副冷却回路(3),该副冷却回路具有供给管路(11)和返回管路(12),并且此外利用控制阀将该副冷却回路联接到所述主冷却回路(2)处,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作为控制阀的唯一的旋转滑阀(10)控制所述主冷却回路(2)和所述副冷却回路(3),在所述旋转滑阀(10)的具有通过孔的壳体(10a)处如此互联所述主冷却回路(2)和所述副冷却回路(3),即所述主冷却回路(2)和所述副冷却回路(3)通到所述散热器(6)和通到所述缓速器(4)的流量比率能够以限定的方式变化,其中,所述旋转滑阀(10)的壳体(10a)具有四个流通孔并且接入从所述内燃机(1)通到所述散热器(6)的供给管路(5)中,通过第三流通孔将所述旁通管路(9)联接在所述主冷却回路(2)的供给管路(5)和所述主冷却回路(2)的返回管路(7)之间,并且将所述缓速器(4)的返回管路(12)联接到第四流通孔(15)处,其中,所述缓速器(4)的供给管路(11)在所述旋转滑阀(10)的上游与所述主冷却回路(2)的供给管路(5)相连接,并且所述流通孔中的三个径向地布置在所述旋转滑阀(10)的壳体(10a)处,并且能够通过旋转滑闸(10b)控制,并且用于所述缓速器(4)的所述返回管路(12)的所述第四流通孔(15)轴向地通入所述旋转滑闸(10b)并且持续被打开,并且在从所述内燃机(1)通到所述散热器(6)的供给管路(5)中在所述旋转滑阀(10)上游且在所述副冷却回路(3)的供给管路(11)的分支部的下游设置节流元件(13),该节流元件如此设计,即其保证通过所述缓速器(4)的冷却液的最小通过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将输送装置(8)接入所述主冷却回路(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通过能够电地调节的输送泵形成所述输送装置,或者通过借助于联结装置联结到内燃机处的机械的输送泵形成所述输送装置,其输送功率能够借助于调整装置被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旋转滑阀(10)使所述缓速器(4)断开联结时和/或在使主冷却回路(3)以旁通模式运行时,就输送功率保持不变而言,减小所述输送装置(8)的驱动功率。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能够借助于辅助能量调整所述旋转滑阀(10),其中,获取所述主冷却回路(2)和所述副冷却回路(3)的运行温度(T)和/或所述内燃机(1)的负载状态(L)和/或所述缓速器(4)的运行状态(R),并且依照所述主冷却回路(2)和所述副冷却回路(3)的运行温度(T)和/或所述内燃机(1)的负载状态(L)和/或所述缓速器(4)的运行状态(R)调整所述旋转滑阀(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滑阀(10)设有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并且电子地监视所述旋转滑阀(10)的功能。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所述内燃机(1)的加热功能中,激活所述缓速器(4)并且通过所述旋转滑阀(10)临时地将所述缓速器(4)的副冷却回路(3)联接到被旁通的主冷却回路(3)处。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以弹性作用的方式将所述旋转滑阀(10)的旋转滑闸(10b)预紧到预定的切换位置中,在所述切换位置中,不仅所述主冷却回路(2)而且所述副冷却回路(3)在流动技术方面与所述主冷却回路(2)的散热器(6)相连接。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滑阀(10)和所述主冷却回路(2)的输送装置(8)布置在共同的罩壳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6)通过空气-水-热交换器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能够取决于预定的参数与温度相关地控制所述旁通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未经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638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化硅质耐火浇注料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辅助降血糖的苦瓜葛根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