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挥处警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0174.6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8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科智慧城市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武汉恒亿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69 | 分类号: | G08G1/0969 |
代理公司: |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44305 | 代理人: | 陈江雄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挥 警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指挥处警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公安、安防、消防等职能部门在处警时,难免会因为对实时交通或者路况不熟悉,职能部门在驾驶职能车辆时,可能会因为上述问题导致不能立即赶往警情发生地执勤,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做到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传统的处警方式是:当接到警情报警时,接处警中心会立即派遣相关人员驾车前往处警,至于行走路线,完全由驾车人员自行决定,一般情况下,驾车人员无法确定当前处警时间段是否是交通流量的高峰期,所走的路线是否是最佳线路或者是否存在拥堵。因此,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出警车辆不了解实时交通状况,极有可能遇到交通拥堵,无法及时到达警情发生地,警情不能得以及时处理,导致更大的影响和损失。
2、接处警中心无法实时得知警车当前所处位置,管理中心不便于管理中心的实时调度。
3、无法记录车辆历史行驶轨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发明而学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指挥处警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实时接收车载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结合当前实时交通状况在电子地图中确定最佳处警路线;将最佳处警路线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发送给车载终端。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车载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通过安装在车载终端上的卫星定位模块实时获取。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根据位置信息结合当前实时交通状况在电子地图中确定最佳处警路线进一步包括:
根据车载终端上报的至少两个位置信息,在电子地图中确定当前车辆的行驶轨迹;
根据获取城市实时交通流量的模块进行分析,获取最佳处警路线。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车载终端上报位置信息通过事先与接处警中心协商的预定数据格式向接处警中心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指挥处警系统,该系统至少包括:
接处警中心,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实时接收车载终端上报的位置信息,并根据位置信息结合当前实时交通状况在电子地图中确定最佳处警路线,再将最佳处警路线通过无线通信系统发送给车载终端;
车载终端,用于实时向接处警中心上报位置信息,并接收来自接处警中心发送的最佳处警路线。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接处警中心可以进一步包括:
消息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车载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向车载终端发送最佳处警路线;
接处警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对位置信息的信息转换和信息处理,并确定最佳处警路线;
在线地图模块,用于实现在电子地图中显示处警车辆的行驶轨迹,获取城市实时交通流量;
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车载终端实时上报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在线地图模块还包括获取城市实时交通流量的模块。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车载终端进一步包括:
卫星定位模块,用于实时接收卫星定位信号确定当前车辆的位置;
无线数据收发模块,用于向接处警中心发送当前车辆的位置信息并接收来自接处警中心的最佳处警路线。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车载终端还包括:最佳处警路线显示模块,用于实时将最佳处警路线在地图上显示出来。
其中,无线通信系统为3G或4G无线通信系统。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不但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还具备如下优点:
1、处警车辆能够了解实时交通路线,防止出现塞车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处警速度。
2、处警车辆通过接收接处警中心的最佳处警路线,减少了因警情延时处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大大提高了指挥处警的智能化。
3、接处警中心由于能够记录处警车辆的行驶轨迹,使得处警信息保存更加完善,处警车辆的执勤信息随时可查。
通过阅读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方案的特征和内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发明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载终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科智慧城市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武汉恒亿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科智慧城市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武汉恒亿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01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供钉万向型高速智能紧固机
- 下一篇:一种富铈稀土抛光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