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烯烃加氢和醇脱氢组合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08477.4 | 申请日: | 2012-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2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艾抚宾;乔凯;袁毅;徐彤;祁文博;翟庆铜;苏杰;张淑梅;程国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7C5/03 | 分类号: | C07C5/03;C07C9/14;C07C9/10;C07C45/00;C07C49/10;C07C4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加氢 脱氢 组合 工艺 | ||
1.一种低碳烯烃加氢和醇脱氢组合工艺,包括如下内容:
(1)一种列管反应器,所述列管反应器包括筒体、上端板、下端板、上封头、下封头、加氢原料分布器、加氢产物收集器;其中所述筒体的管程包括加氢反应管和脱氢反应管,二者间隔布置,加氢反应管上端与加氢原料分布器连通,加氢反应管下端与加氢产物收集器连通,脱氢反应管上端与上封头连通,脱氢反应管下端与下封头连通;所述筒体的壳程中装有导热介质;
(2)低碳烯烃原料与氢气混合经加热后通过加氢原料分布器进入加氢反应管,与其中的加氢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饱和反应;
(3)醇经预热后通过上封头进入脱氢反应管,与其中的脱氢催化剂接触,进行醇脱氢制酮反应;
(4)步骤(2)所得反应流出物通过加氢产物收集器收集并经冷却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得到加氢产物和氢气;
(5)步骤(3)所得反应流出物通过下封头收集并经冷却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得到脱氢产物和氢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管与脱氢反应管的根数比为1:1~4:1。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管和脱氢反应管在筒体内的排列方式为正方形直列、正方形错列、三角形直列、三角形错列或同心圆排列。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管和脱氢反应管进料方式均为上进料。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400℃,反应压力1.5~10MPa,液时体积空速0.5~5h-1,氢油体积比200~200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50~350℃,反应压力3.0~7.0MPa,液时体积空速1~3h-1,氢油体积比300~800。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氢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50~400℃,反应压力0.1~1.0MPa,液时体积空速0.4~10h-1。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氢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80~340℃,反应压力0.1~0.5MPa,液时体积空速1~5h-1。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催化剂为非贵金属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金属组分为钨、钼、镍、钴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5wt%~40wt%。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氢催化剂为非贵金属脱氢催化剂,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所述的脱氢催化剂含有Cu以CuO计为10%~90%,含Zn、Mg、Cr、Mn、Fe和Ca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氧化物计为0~50%,含Al2O3为5%~40%,和碱金属氧化物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847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