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妆品用智能防紫外线添加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5039.2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0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啸;潘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49 | 分类号: | A61K8/49;A61K8/44;A61K8/36;A61K8/35;A61K8/33;A61K8/29;A61K8/27;A61K8/19;A61Q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妆品 智能 紫外线 添加剂 | ||
1.一种化妆品用智能防紫外线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添加剂由具有防紫外线作用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两部分组成,物理因子是通过亲/疏水作用机制包埋化学因子。
2.一种化妆品用智能防紫外线添加剂,其特征在于能通过外界紫外线辐照的强度和时长智能释放,并回收化学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用智能防紫外线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具有防紫外线作用的物理因子为多孔纳米氧化锌、二氧化钛、二氧化锡、三氧化钨等,能在紫外线辐照下发生亲/疏水性转变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球或微球及它们的掺杂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混合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用智能防紫外线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具有防紫外线的物理因子粒径大小在10nm~500nm范围内,纳米孔或纳米球或微孔或微球内腔容积在50nm3~5×108nm3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用智能防紫外线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具有防紫外线作用的化学因子为氨基苯甲酸类、肉桂酸类、苯酮类、取代丙烯腈类、二苯甲酰甲烷类、三嗪类和受阻胺类等,疏水性且具有吸收紫外线作用的有机物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混合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用智能防紫外线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具有防紫外线作用的物理因子与化学因子的混合摩尔质量比为1: 0.005 ~5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用智能防紫外线添加剂,其特征在于物理因子对化学因子的包埋法包括沉淀法和共沉淀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固-液法或气-固法及固相法等包合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混合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用智能防紫外线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在有紫外线辐照的情况下,防紫外线物理因子能够释放防紫外线化学因子;无紫外线辐照的情况下,防紫外线物理因子能够回收防紫外线化学因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用智能防紫外线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化学因子的释放和回收机理是,物理因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生从疏水性向亲水性的转变,由于亲/疏水性作用的变化,使得包埋进纳米孔或微孔内的疏水性化学因子会被排斥出来,在没有紫外照射的条件下,物理因子又会从亲水性回复到疏水性,能够回收一定量的化学因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妆品用智能防紫外线添加剂,其特征在于防紫外线化学因子的释放量和回收量是通过紫外线辐照的强度和时长控制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50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罐体全自动外补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木板表面处理液涂刷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