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膳食纤维咀嚼片硬度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2716.5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0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平;王飞生;蒋雅茜;刘树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30 | 分类号: | A23L1/30;A23L1/21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膳食 纤维 咀嚼 硬度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膳食纤维咀嚼片硬度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所吃的食物越来越精细,也正是由于食物过于精细缺乏膳食纤维而引起了各种疾病,如:便秘、糖尿病、大肠癌、肥胖症等,特别是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虽然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膳食纤维摄入量的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国务院颁发的我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由于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而造成的“文明病”已在我国出现,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和结肠癌等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开发膳食纤维产品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中国营养学会在2000年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建议膳食纤维每日适宜摄入量为24g。而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城乡居民总膳食纤维每日平均摄入量为17.9克。人们膳食纤维摄入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食物组成中动物类食物和精制食物比例过大所造成的。因此,人们为了满足健康的需求必须调整膳食结构,从特定的食品中补充膳食纤维以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膳食纤维咀嚼片中膳食纤维含量高,食用方便,因此通过食用膳食纤维咀嚼片可达到有效补充膳食纤维的目的。
目前,许多咀嚼片硬度较高,对于一些牙齿不够坚固的人而言食用就较为困难,尤其是老年人。在各种人群当中,最需要补充膳食纤维的人恰恰是老年人,而高硬度的膳食纤维咀嚼片是不适合老年人的。因此,降低膳食纤维咀嚼片硬度,制备出松软适宜的膳食纤维咀嚼片能满足某些特定人群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膳食纤维咀嚼片硬度高、口感差的缺陷,提供一种降低膳食纤维咀嚼片硬度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膳食纤维咀嚼片具有松软适宜、口感好及服用方便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降低膳食纤维咀嚼片硬度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制备的膳食纤维咀嚼片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竹笋膳食纤维粉35—45份、干胡萝卜15—20份、燕麦粉15—20份、车前草粉5—10份、木糖醇5—10份、菊芋粉5—7份、醇3—4份、决明子粉1—2份、柠檬酸0.5—0.8份、果胶0.2—0.3份、碳酸氢铵0.3—0.5份、葡萄糖酸钙0.2—0.4份、硬脂酸镁0.2—0.3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2—0.3份;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竹笋膳食纤维粉碎至粒径为150—180目;将燕麦、车前草、菊芋、决明子、果胶、甘露醇、木糖醇和葡萄糖酸钙粉碎至粒径≤120目;
(2)将竹笋膳食纤维粉、燕麦粉、车前草粉、菊芋粉、决明子粉、果胶、甘露醇、木糖醇和葡萄糖酸钙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置于V型混合机中混合;
(3)将经步骤(2)混合后的粉末中按上述重量份配比加入柠檬酸(此处柠檬酸在加入前先用少许水溶解),置于槽型混料机混合,使物料达到“握之成团,触之即散”的效果;
(4)将经步骤(3)混合后的粉末造粒,粒径大小控制在10—15目,干燥,依次过10目筛和16目筛;
(5)将经步骤(4)处理的颗粒中按上述重量份配比加入干胡萝卜、碳酸氢铵、硬脂酸镁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片,片重约0.4—0.6g,具有一定硬度;其中,干胡萝卜粒径为10—16目,碳酸氢铵、硬脂酸镁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粒径≤120目筛;
(6)烘烤灭菌,制得膳食纤维咀嚼片。
(7)将上述片剂装入瓶中,每瓶装60—80粒,抽样检验,合格品入库。
其中,步骤(1)是将新鲜竹笋粉碎后通过酶解法制备成竹笋膳食纤维,在65—85℃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为6—9%左右,接着粉碎成150—180目的竹笋膳食纤维粉末;将燕麦、车前草、菊芋、决明子洗净后在65—85℃的温度条件下干燥120—200min,至水分含量为6—10%左右取出,冷却后粉碎至粒径≤120目;将果胶、甘露醇、木糖醇和葡萄糖酸钙粉碎至粒径≤120目。
其中,所述燕麦粉为熟化的燕麦粉,所述干胡萝卜为熟化的干胡萝卜。
其中,步骤(2)所述的混合时间为20min以上。
其中,步骤(3)所述的混合时间为25—30min。
其中,步骤(4)所述的干燥是指将造粒后的颗粒在60—70℃的温度下干燥,干燥时间为120—200min,干燥后颗粒含水量为6—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27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导壁挂热水、发电一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 下一篇:一种隧道电缆固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