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机械谐振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99267.3 申请日: 2012-10-18
公开(公告)号: CN102868384A 公开(公告)日: 2013-01-09
发明(设计)人: 熊斌;吴国强;徐德辉;王跃林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3H9/24 分类号: H03H9/24;H03H3/02
代理公司: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代理人: 李仪萍
地址: 20005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微机 谐振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微机械谐振器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体模态微机械谐振器。

背景技术

时钟芯片作为电路系统中的时间基准源,在电路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时钟芯片一般采用石英晶振作为谐振器产生信号波形。但石英晶振一般是采用切割工艺制作,使得其体积很难减小,从而阻碍了电路系统的微型化,此外石英晶振也无法和电路系统集成制作,提高了制作成本。近年来,由于微加工技术的发展,MEMS(Microelectron Mechanical System, 微电子机械系统)谐振器得到很大的发展。MEMS谐振器具有尺寸小、功耗小、成本低、与CMOS IC(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相兼容等优点,在无线通讯等领域的需求与日俱增,将成为晶体谐振器的替代物。

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微机械谐振器可以分为:弯曲模态,扭转模态及体模态三种类型。与同尺寸的其它模态谐振器相比,体模态微机械谐振器具有更高的品质因素(Q)及谐振频率,因而体模态微机械谐振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体模态微机械谐振器的谐振振子可以是梁、方形板、圆环板或者圆形板结构。图1a至图1d是工作在体模态的几种谐振振子结构的模态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谐振振子结构在工作(谐振状态)时外部轮廓的形变趋势,图1a为工作在Length Extensional (LE)模态的直拉梁谐振振子结构,图1b为工作在Square Extensional (SE)模态的方形板谐振振子结构,图1c为工作在Radial Extensional (RE)模态的圆形板谐振振子结构,图1d为工作在Radial Extensional (RE)模态的圆环板谐振振子结构。以LE模态直拉梁谐振振子结构为例,电容驱动-压阻检测LE模态直拉梁微机械谐振器的测试电路示意图如图2a所示,其中,直拉梁谐振振子结构1’通过位于所述谐振振子结构对称轴的支撑梁2’连接至锚点3’,且一锚点3’同时通过电阻R连接至第一直流电源Vd和通过电容C连接至电流输出端iout,另一锚点3’接地,对称分布于所述谐振振子结构1’端部的驱动电极4’,通过电阻R连接至第二直流电源Vp,且通过电容C连接至交流电源Vin,同时,所述驱动电极4’与所述谐振振子结构1’的端部形成有驱动间隙。图2b是图2a的等效电路图,所述微机械谐振器可以看做是一个与机械谐振相关的可变电阻,谐振器的电容信号动态特性可以看做是一个Rm-Lm-Cm串联网络,CF表示寄生的反馈电容。

体模态微机械谐振器传输特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有:1. 电容驱动-电容检测(T. Mattila, J. Kiihamaki, T. Lamminmaki, O. Jaakkola, P. Rantakari, A. Oja, H. Seppa, H. Kattelus, and I. Tittonen, A 12 MHz micromechanical bulk acoustic mode oscillator, 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 vol. 101, pp. 1-9, Sep. 2002.);2. 电容驱动-压阻检测(J. T. M. Van Beek, P. G. Steeneken, and B. Giesbers, A 10MHz piezoresistive MEMS resonator with high Q, 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Frequency Control Symposium and Exposition, pp. 475-480, Jun. 2006)。

由于电容间隙易于制作,并且在检测过程中能量损耗小,因而电容驱动-电容检测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检测技术。但是,微机械谐振器采用电容检测时存在以下问题:1)输出信号比较微弱,检测困难;2)由于寄生效应的影响,特别是在高频情况下,寄生电容引起的反馈信号将谐振器自身的输出信号淹没,因而无法测量出谐振器自身的输出信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92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