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平湿法蚀刻线咬蚀量测试片的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5633.8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8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方庆玲;吴小龙;吴梅珠;徐杰栋;刘秋华;胡广群;梁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21/18 | 分类号: | G01B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21408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湿法 蚀刻 线咬蚀量 测试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制线路板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湿法蚀刻线咬蚀量测试片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碱性蚀刻线、水平棕化线、化学前处理线、DES线(显影蚀刻连退膜线)等水平湿法线是印制板制作线路图形的重要生产线,其中在它们的微蚀段或蚀刻段进行不同程度的铜面蚀刻作业。
在对一批印制板正式作业前,为准确控制铜面蚀刻深度,在上述各水平线现有蚀刻条件下,需要采用覆铜板进行咬蚀量测量;即,以某一传输速度测量其铜面的咬蚀深度,然后依据蚀刻深度换算出在制板所要求的铜面蚀刻深度所需的传输速度。
一方面,如果采用常规尺寸覆铜板(通常各边边长大于400mm)测试咬蚀量,对于规模化生产来说,咬蚀量测量频率高。而且,另一方面,采用常规尺寸覆铜板测试咬蚀量,测试板材消耗量大。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为节省耗材,降低制作成本,现有技术考虑采用由标准覆铜板裁切获得的小尺寸覆铜板测试片进行咬蚀量的测量。但是,对于部分传输滚轮间距大的水平湿法蚀刻线,小尺寸测试片容易从传输线间隙掉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上述咬蚀量测试片在水平湿法线传输过程中从大间距传输滚轮掉落的问题的测试片固定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平湿法蚀刻线咬蚀量测试片的固定结构,其包括:介质层板、布置在介质层板内的一个、两个或多个窗口、布置在窗口外周的穿线孔、以及固定线;其中,所述固定线通过所述穿线孔从而形成相对于所述窗口倾斜的与所述窗口部分重合的多边形双线结构;而且,所述固定线所形成的多边形双线结构的一层线布置在介质层板的一侧,而所述固定线所形成的多边形双线结构的另一层线布置在介质层板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多边形双线结构的中心和所述窗口中心重合。
优选地,所述多边形双线结构相对于所述窗口倾斜以与所述窗口成30~60°角。
优选地,所述窗口的数量为一个,并且所述窗口优选布置在所述介质层板的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窗口的数量为两个,并且所述窗口在所述介质层板上优选左右对称布置。
优选地,所述窗口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窗口在所述介质层板上按需要布置。
优选地,所述窗口的形状为正方形或者矩形。
优选地,所述窗口的形状为正方形,并且所述窗口的边长比测试片边长大5-30mm;而且,所述窗口的边长为60-150mm。
优选地,所述穿线孔的孔径为2-5mm。
优选地,所述穿线孔的孔边距窗口边的距离为5-20mm。
优选地,所述固定线是特氟隆线、腈纶线或者涤纶线。
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避免咬蚀量测试片在水平湿法线传输过程中从大间距传输滚轮掉落的问题的测试片固定结构。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发明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窗口左右对称分布的测试片固定结构。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布在介质层板中心的单窗口小尺寸测试片固定结构。
参考标号说明:1、介质层板;2、窗口;3、穿线孔;4、细线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注意,表示结构的附图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标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和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为解决水平湿法蚀刻线的小尺寸咬蚀量测试片容易从部分大间距传输滚轮的间隙掉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尺寸咬蚀量测试片固定结构。
<第一实施例>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窗口左右对称分布的测试片固定结构。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水平湿法蚀刻线咬蚀量测试片的固定结构包括:介质层板1、在介质层板1内布置的一个或多个窗口2(在本实施例中,窗口2的数量为两个)、布置在窗口2外周的穿线孔3、以及作为固定线的细线4;其中,细线4通过穿线孔3从而形成中心和窗口中心重合、并相对于窗口2倾斜的多边形双线结构。而且,细线4所形成的多边形双线结构的一层线布置在介质层板1的一侧,而细线4所形成的多边形双线结构的另一层线布置在介质层板1的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56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MOM电容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LED光源插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