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蔗赤条病菌巢式PCR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2025.1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4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高三基;黄莺英;陈如凯;傅华英;林艺华;付为林;陈平华;王恒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蔗 病菌 pcr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病菌PCR检测方法,具体涉及甘蔗赤条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 avenae)巢式PCR检测方法,属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蔗赤条病属于甘蔗细菌性病害,病菌为Acidovorax avenae subsp. avenae,1890年首次报道在夏威夷发生,1923年澳大利亚的局部地区发生此病,造成严重损失。该病是一种在全世界甘蔗种植区域频繁爆发的一种毁灭性甘蔗病害,病害有叶条斑和顶腐两种类型。两者可以单独发生,亦可并发。叶条斑型:一般多发生于嫩叶叶片中部,靠近中脉部位。最初表现为水渍状绿条,绿条两端迅速扩展成长条状红色至红褐色病斑。顶腐型:表现为老叶黄化、枯萎、其早期症状是甘蔗生长点附近的维管束变红、腐烂,进一步发展,导致节间大腔穴的形成,后期心叶腐烂,可以从外面包着的叶鞘中拉出来,并具有一种特殊的难闻臭味。甘蔗赤条病菌在田间主要靠风、雨传播。在潮湿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病,而且病叶的伤痕表面常有细菌溢泌物,借助雨水和气流传播。患病的枯老蔗叶、病茎中的病原菌经4个月后仍然有致病力。因此建立甘蔗赤条病菌的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技术,对该病的防治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为甘蔗赤条病抗病鉴定和甘蔗引种检疫提供技术参考。
常用的检测病菌的方法有生物学鉴定法、电镜技术、酶联免疫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生物学鉴定法耗时、且步骤繁琐;电镜技术需要植物组织切片,步骤繁琐,且只能通过形态学观察判断;酶联免疫技术需要特异性的抗血清,且灵敏度不及分子检测技术;基于PCR原理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快速检测技术,在其它甘蔗病原物的检测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甘蔗赤条病菌的PCR检测方法未见报到。在细菌基因组中, 编码16S rRNA 的 rDNA 基因具有良好的进化保守性,目前16S rDNA的序列信息已经广泛应用于菌种分子鉴定和系统发生学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蔗赤条病菌巢式PCR检测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甘蔗赤条病菌巢式PCR检测方法,包括甘蔗叶片DNA提取、引物设计、第1轮PCR扩增、第2轮PCR扩增和电泳检测;其特征在于:
(1)引物设计:扩增甘蔗赤条病菌的引物SRSD-16S-F1和SRSD-R2、SRSD-F1和SRSD-R1的序列如下:
SRSD-16S-F1:5’-AGAGTTTGATCCTGGCTCAG-3’
SRSD-R2:5’-TGTCAAAGGTGGGTAAGGTT-3’;
SRSD-F1:5’-ACGGTAACAGGTCTTCGGA-3’
SRSD-R1:5’-CAGTTGACATCGTTTAGGGC-3’;
(2)第1轮PCR扩增:PCR扩增体系为总体积50 μL,内含5.0 μL 10×PCR 缓冲液,4.0 μL 2.5 mmol/L dNTPs,10 μmol/L引物SRSD-16S-F1和SRSD-R2各2.0 μL,0.25 U Taq DNA Polymerase,500 ng甘蔗叶片基因组DNA,ddH2O补足到50 μL; PCR扩增程序如下:94 ℃预变性3 min、94 ℃变性45 S、55~60 ℃退火30 S、72 ℃延伸60 S,共30~35个循环,最后72 ℃再延伸7 min;所述10×PCR缓冲液组成成分为500 mmol/L KCl,100 mmol/L Tris-HCl (pH 8.3),15 mmol/L MgCl2;
(3)第2轮PCR扩增: PCR扩增体系为总体积50 μL,内含5.0 μL 10×PCR 缓冲液,4.0 μL 2.5 mmol/L dNTPs,10 μmol/L引物SRSD-F1和SRSD-R1各2.0 μL,0.25 U Taq DNA Polymerase,第一轮PCR产物稀释100倍后取1.0 μL,ddH2O补足到50 μL;PCR扩增程序如下:94 ℃预变性3 min、94 ℃变性45 S、53~57 ℃退火30 S、72 ℃延伸45 S,共30~35个循环,最后72 ℃再延伸7 min;
(4)电泳检测:出现一条分子量为755 bp的核酸带的样品,为感染甘蔗赤条病菌的植株叶片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20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