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0419.3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7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伟;祝延涛;曹万林;董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40 | 分类号: | E04B5/4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桁架 型钢 再生 混凝土 组合 楼板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其制作方法,属于一种组合楼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当中。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中压型钢板在施工阶段可兼起到永久性模板作用,并可作为工作平台,施工方便、缩短工期;在使用阶段,压型钢板作为板底受拉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产生组合效应。再生混凝土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是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般情况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极限承载力受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叠合面纵向剪切承载力控制,但是当组合板的高跨比较大、荷载较大、尤其是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支座最大剪力处的斜截面剪切破坏。因此组合板应具备足够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普通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混凝土仅由混凝土和压型钢板提供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再生混凝土的抗剪性能弱于普通混凝土,在楼板中应用时应采取新措施增强其抗剪能力,以保证其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设计在发生弯曲破坏前不发生剪切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提出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中利用再生混凝土技术实现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利用,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在组合楼板中增设钢筋桁架,提高组合楼板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主要由压型钢板、浇筑于压型钢板之上的再生混凝土、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和横向分布筋组成;压型钢板铺设于钢结构主体的钢梁上,压型钢板底部与钢梁固定连接,压型钢板的每个波槽或隔槽放置一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由蛇形钢筋、板底受拉筋和上部纵向钢筋焊接组合而成,横向分布筋搭设于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之上,并通过绑扎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型钢板的形式为开口型、缩口型和闭口型。
进一步地,所述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的形式为:将钢筋沿45度弯折成蛇形钢筋,蛇形钢筋弯折处分别焊接于板底受拉筋和上部纵向钢筋,形成一整体桁架。
进一步地,所述压型钢板由栓钉与钢梁焊接固定,栓钉焊穿压型钢板焊于钢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预先焊接完好后置于压型钢板波槽内,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高度视组合楼板厚度而定,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板底受拉筋距组合楼板底压型钢板的距离为10-15mm,组合楼板上部保护层厚度为15mm。
上述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1:在钢筋加工厂或施工现场钢筋加工棚加工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将钢筋沿45度弯折成蛇形钢筋,将蛇形钢筋弯折点处焊接于板底受拉筋和上部纵向钢筋;
步骤2:在钢结构主体的钢梁上铺设压型钢板,在钢梁之间的压型钢板之下方搭设顶撑;
步骤3:压型钢板铺设完成后,将压型钢板用栓钉与钢梁焊接固定;
步骤4:在压型钢板每个波槽或隔槽放置一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
步骤5:放置横向分布筋,绑扎于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之上;
步骤6:对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顶撑验收无误后,在压型钢板之上浇筑再生混凝土。
步骤7:再生混凝土终凝后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步骤8:待再生混凝土达到设计极限抗压强度后拆除顶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利用再生混凝土材料,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压型钢板波槽内放置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混凝土、压型钢板和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共同承担组合板支座处剪力,组合板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得到提高。钢筋桁架置于混凝土板内,可以起到改善上部混凝土受压区性能的作用,提高混凝土板的延性性能。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与混凝土板上部分布筋连接在一起,还可以起到固定分布筋位置的作用。考虑压型钢板和再生混凝土的组合作用,增加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在保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同时配筋率明显降低,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带钢筋桁架-压型钢板-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1-1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钢梁、2-栓钉、3-纵向钢筋、4-横向分布筋、5-蛇形钢筋、6-板底受拉筋、7-木方、8-水平支撑杆、9-竖向杆、10-压型钢板、11-再生混凝土、12-斜向格构式钢筋桁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04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